br />
“铃铃铃……”上课铃声响了。
因为正正和圆圆身材最矮小,所以安排在了最前面。而所有的书本,校长早就安排好了都送到了兄妹俩的手上。这节课,上的是语文。
“同学们好!”
“老师好!”
“同学们请坐。”
就在其他同学们纷纷坐下的时候,前排突然窜出一句话:“谢谢老师。”
同学们一阵哄笑。
正正疑惑了:“老师请我们坐,我们身为学生,岂有不谢乎?”
同学们的笑声更大了。真是奇怪了,难道说错什么了吗?
“你们笑什么?”圆圆有些生气的说道,“老师授予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焉有学生坐着,老师站着的道理?”
正正接着说道:“老师,我想到了一首诗,以此来献给老师。”
“哦?你说说看?”这么可爱的孩子,老师不由得笑了。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真是好诗!你知道这是谁写的么?”
正正恭恭敬敬的作了一揖,回答道:“启禀老师,这是清朝郑板桥的《新竹》。”
老师赞许的点着头,道:“我们为方正同学、方圆同学鼓掌!”
“自古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职责。”老师点点头,道,“下面,我们正式上课。把书本翻到第22页,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古诗词三首》,先来看这一首,这是唐朝诗人吕岩写的《牧童》。”
老师抬头看着同学们,道:“昨天你们应该都预习了吧?那么,谁来解释一下这首诗?”
同学们一个个的低着头,恨不得钻进书本里,,或者变小了身体,好让老师没看见自己。
这时候,正正毕恭毕敬的举起了右手:“老师,我来作答。”
老师有些惊讶,她压根就没想让这两个孩子起来回答,原因很简单,他们俩是今天刚来的,书本也是今天刚发的。但是,全班就只有他一个主动举手,也罢,那就让他试试吧。
只见正正将书本合上,熟练的背诵道:“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翻译过来就是,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我们为方正同学鼓掌!”老师的目光中满满的全是赞许。
而在数学课上,便是圆圆的“天下”了。
当数学老师问同学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