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居益和申用懋都是火线官员,临时被崇祯帝提拔起来救急的。两人都想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幻想着有一天入阁拜相的光宗耀祖。不过两人治政的思路有很大偏差,身为总装备部部长的南居益认为,好的装备就应该配发给优秀的部队,像京营和义勇这些团体可以忽略。
申用懋却坚持儒家中庸之道,认为平衡各方势力让大家都吃不饱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周世雄第一次申请一千具新式弓弩,他手里明明有货也不肯给足,但申用懋又不想得罪周世雄这个红人,把弓弩不足的理由归咎于工部没做那么多。
方正化把这件事密报给崇祯帝,崇祯帝虽然没有点名批评南居益,但话里话外都在说南居益有些不称职,大量制造新式弩弓的命令发下去这么久,连一千具都没做出来实在有些无能。南居益一开始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吃了排头回去找人打听,最后知道症结出在申用懋身上,从此南居益把申用懋恨上了。
“思受言之有理,元渚要拿出长辈的气度来才对。”户部尚书毕自严跟南居益都是负责后勤的,除了要应付军队的粮饷草料,还要负责北京城百姓的吃喝拉撒,对于申用懋的中庸治政很有些意见。毕自严的看法是特事特办,建奴入关这种事百年不得一遇,在这种情况下一切资源政策都应该向有用的人倾斜,而不是搞什么一碗水端平的稳定政策。
孙承宗一看两位尚书还没开始喝就拉开架势,打算跟申用懋算总账,连忙站出来打圆场。“思受、景会,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也要考虑元渚的难处。京营驻扎在城内,如果他们因为某些人的挑动借机闹事,这京城还怎么守?义勇入京勤王一腔热血,如果连饭都吃不上手里寸铁皆无,他们会怎么想?闹到御前皇上会怎么看?”
孙承宗经过几次起落,对朝廷中一些大臣忌惮非常。一般人说某人没本事,会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孙承宗评价那些大臣是从不成事专门败事。这都是他从亲身体会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现在说出来也有点拨后辈的意思。
毕自严不算后辈,历经两朝不倒的户部尚书也不可能是个政治白痴。他站出来摆明姿态支持南居益,是为了手中越来越拮据的粮草。“恺阳公,本官实在有心无力,如果元渚继续执行他的平均政策,本官只能向万岁乞骸骨了!”
“景会何出此言?!”毕自严竟然说出撂挑子的话,把三位重臣吓了一跳。反应最大的当属申用懋,毕自严把辞职跟他的治政方针挂钩,传出去他这个兵部尚书也不用当了,申用懋不急才怪。
“各位,本官不是虚言恐吓,万岁募捐的三百万两银子花去了一半,强借粮商的粮食也只剩下四成,如果战事再拖一个月,必须开启太仓和常平仓才能保证内外用度。真到了那个地步,这场仗胜了也是败。”毕自严知道在这种时候说丧气话很不对,但一项跟数字打交道的人比较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