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已经不再停留在这间斗室里,也没有停留在皇城里,而是投向了遥远的南方……
张朴和汤行都注意到他在神色上的变化,但是他们很有默契地什么都没有说。平定僚人之乱和讨伐愚蠢的南诏国,在说服萧坚出任行营大总管之后,现在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二步,“先南后北”的国策,也因为商成这位长于剿灭匪患的将军的加入,而更加地巩固了。
可平静下来之后的商成马上就让两位相国惊得目瞪口呆。
“我反对对南诏国的用兵。大赵的危机不在南方,而在北方,我们当前最危险的敌人是在北方草原上的突竭茨人。在没有彻底解决草原上的敌人之前,我以为,在其它方向进行大规模作战是错误的做法。另外,我也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僚人进行镇压。僚人作乱,既有吐蕃南诏挑唆支持的原因,也有我们自己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朝廷对僚人的歧视性态度和不公正对待所造成的……”
两位宰相一下就变得沉默起来。良久,汤行才问道:“燕督刚才说,朝廷在僚人的事情犯了错误。这一点,我是不敢苟同的。朝廷向来对所有赵地之内的百姓臣民都是不分华夷,一视同仁。”
“那,为什么把西南少数民族称为‘僚’?”
汤行不说话了。他是相国,也是饱读诗书的大儒,当然知道“僚民”两个字的来历和含义。僚,最早是指服苦役的官奴,后面泛指所有的奴隶和苦役,唐朝时把西南地区所有的少数民族都统称为僚民,是一种带着很强羞辱性质的轻蔑称谓;赵承唐制,自然也就继承了这种称呼,也继承了唐时对待僚人的很多做法。商成说朝廷对僚人不能做到公平和公正,确实也没有说错。
张朴说:“燕督,僚人自古就不服中原教化,至今仍然披毛发赤身体,男女长幼无分,无视伦常,如此恶劣行径,且屡教不改,如何能得到朝廷的公正对待,又如何能使中国甘心接纳?”
商成垂下眼睑,慢慢说道:“我两年前在燕山曾经读过一本书,上面有几句话,当时记忆深刻,现在时间久了,就只剩点印象。原文大概有这么几句,是‘圣人立道,遍施教化,诸子陌行,四海流传,今当趋寒士广布,授字传文以解民惑,淳淳村妇苍头耄耋,偕如稚童;可记为岁考,亦维令名,宜引为法度颁行地方。’仔细想来,这或许可行。”
汤行听了还没什么,张朴已经怒不可遏,脸色由红转青又变得异常苍白,半天才嘴唇哆嗦地低声喝道:“小子无状!安敢将圣人……”话没说完,就被汤行重重地一声咳嗽给打断了。
汤行很是不满地望了张朴一眼。商成是假职燕督,可也是个提督将军,品秩只差张朴和自己不过半级而已,张朴怎么能张口闭口地胡口乱骂什么“小子”?商成又是个武职将军,一路高歌猛进正是意气风发的时节,要是受不了这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