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个简易的网页是不难的,但既然说了‘追求用户体验’就得做的像个样子。
“那200万……”
“嗯,可能有些不够,不过我会想办法。”
好在2009年上半年沪深两地都翻了一倍,他会在不久之后满18周岁,这倒是不难。
一步一个脚印,要踩准了。
广告宣传的办法他也想到了,初始积累的资本金不够,在广告上不可避免的要沾着重生的光。
“我走了,我姐还在等我,这几天学校要期末考试了,哪天王楚楚到了,第一时间通知我。”
刘以琦看着他离开,沉默不语。
在这个瞬间,她是羡慕温晓晓的,她没有选择困难,全部身家赌在他身上就行了,他往哪儿自己就往哪儿。
不像她,这一次的收入大概在30万出头,
拿到手里再拿出去,这需要勇气,旁人看着是很简单的,可出钱的是自己。
就像都知道被捅一刀很疼,可到底多疼,不被捅过是不会知道。
……
温家的亲戚不算很多。
父亲温爱华的同辈只有两个姐姐,是他们那个年代的典型家庭:不管怎么罚,穷死也要生儿子。
温爱华就是第三个出生的小儿子。
小时候太过溺爱,慈母出了败儿,可惜那两位姐姐也不是什么爱学习的人,所以不存在‘姐姐让读书机会给弟弟’这种经典情节。
都没什么文化,才有了这姐弟俩的名字:温晓晓、温晓光。
水平、内涵为0.
当年家里生活艰苦,大姑嫁人时带着些‘卖女’的意思,因为大姑父的家道不错,但身体不好,去世也有十几年了,后来也穷了,生个闺女,大温晓晓两岁,大姑又跟了个死了老婆的男人。
二姑和邻村的小伙儿结婚,几十年过的同样平平淡淡。
温晓光的母亲沈丽这边条件稍微好点儿,姥爷是退下来的兵,有些钱拿。沈家有四孩子,沈丽排第三,前面俩哥哥,外加一个弟弟。
大舅沈国强如今已经58了,他有独子沈梁才,也就是这次搬家的主角。
从前的温晓光对家里亲戚的关注不多,如今他的记忆也很缺乏。
所以他问姐姐,“我只知道,沈梁才是做包工头的,其余的呢?”
“我不喜欢他。”温晓晓之言了当。
“为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