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们坚持45%,”出乎阿尔多的意料,在这个问题上林鸿飞竟然坚持的厉害,“我们是飞机的技术提供商、发动机提供商和电子设备提供商,不但为我们的合资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技术,还提供了资金,理应获得更多的股份。”
只是可惜,在这个问题上,阿尔多的看法似乎和林鸿飞截然相反,“正因为您是公司的技术提供商、发动机提供商和电子设备提供商,您和您的公司已经可以在相当程度影响巴航工业公司的发展,我们就更不能同意您要求的45%的股份……最多25%,不能再多了。”
“30%?你们怎么不去抢劫?”林鸿飞咬牙切齿的几乎跳起来,“好吧,我再退一步,44%,低于这个股份免谈!”
“27%,这是我们能够接受的极限!”
…………
最终,在一番扯皮之后,双方终于在股份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巴航工业公司自持的股份提升至36%,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得高于这个比例数以保证巴航工业公司是改组之后的新的巴西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则以技术、营销支持和6000万美元的价格获取巴航工业公司35%的股份而成为改组之后的巴西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这个协议的达成,意味着巴西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能够对外出售的股份只剩下了29%,这29%的股份哪怕被一个人或者公司买走,也无法对巴航工业和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的地位形成威胁了……靠着给巴航工业公司提供技术、发动机、航电系统和营销支持,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对新改组之后的巴西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事实上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巴航工业,这一点阿尔多自然也明白。但明白是一回事,阿尔多也知道,在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情况下,这已经是自己能够争取到的最大的极限了。
这只是大致的合作框架,具体的细则还需要双方公司的谈判人员进行商谈,但即便如此。两人也都十分满意,当然,阿尔多还是要装出一副自己吃了老大亏的架势来,“林,这次你们赚大便宜了,我敢打赌。若干年后,这一定是你们公司最为得意的一笔投资。”
“呵呵。我的要求倒是没有那么高,我只希望10年后的巴航工业能够还清所有欠款、然后每年的总盈利率保持在5%以上就行……”林鸿飞听的直咧嘴:如果不是因为上面强行要求,所需要出的钱又是由国家提供的,林鸿飞才懒得的投资巴航工业……上一世的巴航工业公司是成功了,但这一世,既然自己已经出现了。林鸿飞就有把握让他们让他们只能靠着国家的财政拨款勉强度日,最后说不定会关门大吉,如果不是为了进入巴西的汽车市场。他才懒得趟这趟浑水呢。
这个要求真心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