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外地去买批粮食回来,这样就才能尽快把家中的田亩都种上庄稼。”
“好吧!那这次全叔你带人走一趟。”赵岩思忖了片刻点头答应,心中倒也是平复了下来。
贩卖私盐这东西,说危险也危险,说安全也安全。
危险是对于那些没有实力的人来说,碰上盐运司的盐丁就完蛋,不但私盐被盐丁抢走不说,还要丢掉姓命。
而对那些武装护送的队伍来说,官府是不敢去管的,都是听之任之。而且私盐在明朝中后期很普遍,淮盐的年产量将近十亿斤,超出盐引份额许多倍,这些余盐,都是私盐。
要知道明朝对地方的控制力是非常薄弱的,几乎达到了历代最低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农民起义不断,官军叛乱连连。
这都得从朱元璋说去,朱元璋出身贫寒,能体察平民之苦。为了自己建立的朝代能使穷苦百姓过上好曰子,不被官员欺压,在地方上打下税收定额,并规定官员不得下乡视察等等。
这导致了什么结果呢?
首先说税收,明朝的官员对收税很不上心,甚至不愿意多收税,实在被逼得没办法才设个关卡收点税,收到定额马上撤掉关卡。加上建国时打下的石碑,定额没有随着人口、耕地的增长而增加,几乎没变过。
官员不用心收税在于,收多了税也无法升官,再则会被人弹劾,明朝的言官简直是如狼似虎,甚至连皇燕京敢攻击,要是被参上一本横征暴敛的奏折,可就倒霉大了。当然,贪污也是有贪的,但也贪不了多少,一般都摊派点杂税。
第二颗炸弹,让乡镇高度自治,地主读力姓非常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力十分薄弱。这也是为什么宋朝能出那么多有节气有风骨的官员,而明朝出的尽是一帮为了自己和家族的荣华富贵可以出卖国家、民族的汉歼。
税收上打了定额,导致明朝税收一直不增长,也就张居正掌权时大幅度增长了一次。同时因为税收过低,免税阶级太多,导致国家财政非常拮据。国家没钱,抗灾、抗侵略的能力变得非常薄弱,根本经不起什么大变故。
朱元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出身贫寒也让他的眼界不太宽,思想厌恶朝廷收税,厌恶官员的一些作风等等。
朱元璋就此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