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准星,照门,管身比达1比60,枪管由两层熟铁包合,以四棱钢锥钻透,据说每人每天只能钻进1寸,一个月才能钻成一支枪管,可纵是如此,明朝鸟铳的产量也达到了年产万枝。
李信熟悉着各部件,心中盘算着要不要把鸟枪改装成燧发枪,改装并不难,把火绳点火改为燧石击发点火,其中关键是弹簧,以当时的炼铁技术,造出弹簧不是没可能。
据史料记载,早在四年前,1635年,火器专家毕懋康已经制作了燧发枪,思路与李信是一样的,几乎不改变鸟枪的性能与结构,专对发火装置作改进。
只不过,搞燧发枪就要搞线性队列、排队枪毙,这对于军纪有着残酷的要求。
欧洲的基本制度是领主农奴制,没什么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下级士兵对上级军官天然服从,可纵是如此,排队枪毙也是靠棍棒加皮鞭抽打出来的。
而大明遍地反贼,当兵的又都是油子兵,排队枪毙的难度不说百倍,至少十倍于欧洲。
李信迟疑了。
让手底下的那群土匪搞排队枪毙,恐怕转眼间,一阵乱枪就先要了他的命,在没有足够的威望之前,他觉得还是缓一缓为好。
同时历史已证明,排队枪毙是配合燧发枪的最有效战术,光搞燧发枪不搞排队枪毙,效果会大打折扣,既然没法形成相应的战斗力,燧发枪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还容易被李自成觊觎,平白无敌的招祸上身。
最终,李信决定见过了李自成再说,但是不搞燧发枪,不代表不研究,可以先做技术储备,他找来会铁匠,交待研究弹簧和燧发机括,又叫了几个机兵,手把手的教火药颗粒化技术。
颗粒化很简单,每药三斤,加烧酒一斤,拌成泥,下槽碾百遭,出槽拌成粒即可,与粉状火药相比,它的防潮性能更佳,还可以保持合理的燃速。
毕竟枪炮对火药燃烧速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粉状火药不好调节,颗粒火药则不存在,可以通过颗粒大小调节燃烧速度,表面还能滚蜡,滚石墨,保持干燥并避免静电。
最后一点也最重要,颗粒药烧的慢,膛压不会爆发性上升,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推进力,降低炸膛的风险,并有效提高弹药击发的初速度,获取更远的射程和更强大的威力。
那几个机兵常年接触火药,一听就明白了,拍着胸脯道:“李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