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悬空,一行后知后觉的孤雁掠过天空,向南飞去。
满目疮痍的旷野上,烽烟渐渐散去,留下遍地的尸体残骸,还有挣扎哀嚎的无数伤兵,以及那上千匹不愿离开故主离开的无主战马。
自五更劫营开始一直持续到斜阳西下,盟军与袁军连番拼杀,从大营打到寿春城下,沿途三十余里都是战场。
可谓是:一路坎坷一路杀,一寸泥土一寸血。
这场不期而遇的大战,从最初的偷袭劫营演变为半路设伏,再到后来的一边倒的追杀。局势一变再变,瞬息万变,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在这相距三十余里的地界上,看起来地域很大,实际上可供两军发挥利用的空间并不大。双方斥候和细作犬牙交错,稍有风吹草动,两边就能立即知道,继而加以提防。
而袁军之所以能够成功偷袭盟军大营,这其中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之处在于,吕布帐下斥候疏忽大意,结果遭了袁军算计,被袁军悄无声息地抹杀了。而必然之处在于,盟军初到寿春城下,立足未稳,不熟悉地形,不管如何防御都难免存在漏洞,这就给给袁军留下可乘之机,从而被袁军偷袭劫营。
仅以劫营而言,袁军虽未攻破大营,但袭扰盟军的目的却达到了,算是比较成功的一次突袭。随后的半路设伏也可圈可点。如果袁术不存侥幸心理的话,直接下令大军攻击,那么伏击战无疑是又成功了。可惜的是,正是袁术傲慢的性格和沾沾自喜的心理。让这场原本万无一失的伏击歼灭战横生枝节,从而将整个战斗引向未知的深渊。
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抓住这个机会,局势便随之改变。反之,失去这个机会,便意味着永远丧失了翻身的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转败为胜了。
性格决定命运。在这场战斗中。袁术孤高傲慢的性格直接决定了整个战役的胜负,真实再现了性格决定命运的真谛。
些许得意,些许傲慢,些许侥幸。随之耽搁了些许时间。而时间直接决定着正在发生的一场战役的胜负。
伏击战以袁军志在必得的胜利姿态拉开序幕,最终却以西凉铁骑横扫战场而落下帷幕。究其原因,袁军就败在时间之上,或者说是时间差。早一刻或晚一刻,听起来无关紧要,实际却是胜败攸关,一刻钟就能决定战斗的成败。
假如袁术片刻不曾犹豫。当机立断下令射杀吕布与狼骑军,那么三轮万箭齐发之下,狼骑军的伤亡肯定不止四千人,或六千或八千,甚至于全军覆没。如果袁术毫不犹豫地灭掉吕布和狼骑军。那么随后发生的一切便无从谈起,整个战局将随之彻底改变。陷入衰败之势的袁术仍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可能。
只可惜,这个世上没有假如,没有如果。只有当是时。既成事实便无法改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正是因为袁术误以为吃定了吕布,试图劝降吕布,可他却以胜利者的姿态冷嘲热讽挖苦吕布,结果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