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
“胤礽,等她说完,不是还有第三步?“
舒瑶伸出三个手指,”回万岁爷,第三步就是等考生们进场后,关上贡院的大门,突然换题。“
现代考试有a卷b卷之分,不就是怕漏题吗?清朝科举考试的就两道题而已,从四书五经中找条两句话,让考生按照八股形式写出来,比现代又是填空,又是选择,又是简单,又是策论的容易多了,完全不用担心试卷复印的问题,直接换题很方便,康熙下一道圣旨就能做到。,
“到时一句圣旨下,李公公可捧着圣旨出场了,李公公你很威风的,认真研究考题的人一定会傻眼,贡院的场面一定很好玩。”
好玩才是她原本的用意吧,胤禛后背绷紧,康熙揉了揉发胀的额头,”朕颜面何存?”
卖考题,皇上买考题匪夷所思了,有损康熙的圣明啊。
舒瑶敛住笑意,仿佛方才说好玩的人不是她,一本正经的说道:“奴婢以为为国选官,造福百姓比较重要,何况您不说,奴婢不说,大家都不说,谁知道卖题的是您授意的?也不能白让李公公担着污名,卖考题得来的银子李公公得分两成。”
李德全头更低了,“奴婢不敢,一切听万岁爷吩咐。”
是为他请赏?李德全惴惴不安,银子再好也没性命重要,他得听康熙皇帝的决断命令。
”儿臣以为主意虽然阴损些,用在此时未尝不好。”
胤禛习惯性的给舒瑶收尾总结,“好处一,如她所言,选出正直刚正之人为官,是否有真才实学,一眼便知。好处二,每次恩科都有考场作弊的事发生,突然换题,心存侥幸的举子做的准备便无用处了,好处三,此举也可使得主考官清名不损,落地的举子无话可说,是他们功夫没用到,并不是皇上不识人才,主考官贪赃枉法鱼目混珠。好处四,摸清买试题之人,可消了他们功名,一正人心,天下读书人必将拍手称快,不屑于投机取巧的小人为伍。”
读书人是最讲究清名的,每次科举恩科之后,落地的考生总是有怨言,说些风凉话,说主考埋没人才等等,稍有不慎会引起一场轩然大*。突然换了试题,落地的人哪还有脸面再言语,必会羞愧而去,凭着真才实学考出来的状元,才更让人信服。胤禛瞄了一眼书轩,他中状元的机会也更大了些。
康熙宽了宽茶叶,抿了一口茶水,舒瑶接话道:“还有两点好处四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