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救起女主角的可不是美舰,而是贫苦的渔民。而且受女主角的鼓舞,这些渔民都参加了革命队伍。准备跟日军做殊死的战斗。
经过这个专家的修改,郭拙诚的感情剧变成了一出战火纷飞的抗日剧,出掉原剧里所有“资产阶级情调”的镜头,将郭拙诚写的改得面目全非。
郭拙诚又好笑又好气地叹了一口气:“真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标准戏啊。”
唯一让郭拙诚欣慰的是。修改后的剧里面镜头感不错,很有专业剧的味道。让郭拙诚从中多少学到了一些东西,以至于不太后悔让那些正统的、思想境界高的专家修改了。
显然梁凉也不喜欢这个剧,否则的话她不会另外还寄来另外一个版的修改稿。
郭拙诚将这个剧放到一边,然后认真地看另一份修改后的剧。
这一份剧倒是没有将他原来写的剧写成抗日剧,而且尽可能地保持了原剧的主要内容,但也去掉了那些爱啊情啊的成分,里面的男女主人公都变成了人们的精神典范,变成了年轻人的楷模。
郭拙诚自然也放弃了这些散发着“伟光正”光环的剧,决定还是以自己的剧为主,只是将里面一些常识性的技术错误给修改一下就行。
他一边将从京城寄来的两个剧收起来,一边喃喃自语道:“幸亏还能从里面学习一点技巧性的东西,否则真是浪费我太多的时间了。”
随即他拿出已经留下的原稿,坐下来开始认真修改。
想到自己将极大部分工作转交给了两个得力的手下,郭拙诚自己还真有先见之明,否则的话他现在哪里有时间来修改剧,做这种“歪门邪道”的事情?
虽然他自己知道之所以拍这部电影是为了借这部电影而宣传琼海岛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宣传这里的真善美,但别人可不会这么想,别人会认为自己凭个人兴趣在做事,根就是做私事。
一旦郭拙诚静下心来,他的效率还是很快的,他不断地将原稿打上各种自己知道的标记,对原稿进行删除、移动、添加等等编辑工作,忙得不亦乐乎。写着写着,他的心情越来越好,感觉这剧越来越符合自己的心意,心里惬意极了。
等到晚上十点多钟,单位所有人下班后,准备结束修改的他索性将其翻译成英算了。他认为趁着自己现在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完全可以边翻译边再修改一次。
想到就开始做,喝了一杯凉开水后,他就开始正式进行英翻译。
这个剧被他命名为《沉没的海燕号》,“海燕号”是剧中那艘轮船的名字。
剧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显然是他借鉴了《泰坦尼克号》这个电影名。泰坦尼克号是世人都知道的一艘豪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