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的东西。
质量低于那游戏的,就雷人了。质量高的,则曲高和寡。
再加上“马太效应”,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接近质量基准线的游戏,在初期就能吸引很多人,引起风潮,于是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他游戏因为人气低迷,陷入窘境,无法通过自我改进增加新鲜度,造成玩家流失。流失的玩家向火爆的游戏涌入,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共和国之辉”就是马太效应的最好证明。制作者只是随便地把游戏放了出来,没有多加推广。一些玩家下载之后,发现这游戏短平快,相比那些追求平衡的摸d磨磨唧唧才能得到胜利,“共辉”简直爽得要死。就这样一传二地扩散开来。玩家越多,“共辉”的地位就越是难以撼动。
不过,这个理论至今为止,都不适用于王不负。他推出的游戏没有一个接近基准线的,质量全都远超时代,按理来说,成为小众的风险很高。
像是《狂潮》太过阴暗。《我的抗日》的玩法拖沓。两作《绝色江山》也并非神作。《空战先锋》本质更是简单的小游戏。
特别是《反恐精英》,王不负刻意强调平衡性。他在平衡性上做得越好,就越是剥离了玩家爽快射击的快感。以未来的游戏市场趋势来看,这是得不偿失的设计。
但那些游戏通通得以大卖。主要是王不负跳过了前期积累人气的步奏,在游戏发售前就营造了火爆气氛。
从《狂潮》时的开机弹窗,到推广游戏盒时的情怀攻势,王不负每次都用尽手段,跳过了初步的人气积累。每次放出游戏时,声势都热得发烫。自然不需要考虑什么质量的基准线了。
但王不负不见得每次都能卷动风云。而且,还有非常接近质量基准线的韩国游戏,正在虎视眈眈。王不负必须要做好准备。
王不负在行的,是按着他的想法,做出质量绝对优秀、让他本人满意的“好游戏”。但王不负不觉得自己是天才,他没法把握住那个基准点。不把功夫用在游戏外,他就没有办法占领市场。
就好像他在首都时,在文艺座谈会上说的那样,“奢侈品”的下面,得有“日常用品”占领市场。这是目前王不负欠缺的地方。
王不负之前是把受众很少的奢侈品,标上白菜价,然后死命哄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