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顺利发动战争,在通牒中,奥匈帝国蓄意挑衅,使用了侮辱性语言,极力挑起塞尔维亚的不满。奥地利人相信:为保持一个国家的尊严,塞尔维亚显然是不能接受这些条件的,结果只有战争。
虽然已经决定暂时不参战,但俄国作为欧洲大国,一些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在奥匈发出最后通牒之后,俄国驻奥大使通知奥地利,攻击塞尔维亚会引起俄国的总动员,并表示俄国不容许奥地利打垮塞尔维亚,成为巴尔干半岛的霸主。
7月26日,塞尔维亚对最后通牒做出了回应,结果出乎意料:为了避免战争,塞尔维亚政府尽量克制忍让,除了不同意奥匈派人干涉塞尔维亚内政之外,其余各项均表示接受。同一天,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提议德、英、法、意四国调停奥、塞之间的不和,这样看来,和平似乎还有希望。
然而英国特使的秘密拜访,让安娜明白了英国人的意图。
这位有着伯爵头衔的英国绅士,一见到米哈伊尔,就立即上前握住对方的手“大英帝国永远是俄罗斯帝国的朋友!”
英国特使的热情似乎太高了,明明和米哈伊尔是第一次见面,但那样子仿佛是多年的老朋友般。“无论贵国的选择是什么,我们都将无条件支持!”
同样的话,法国人也听见了......
......
即使塞尔维亚如此让步,可是,奥匈帝国仍旧不顾一切地按照预定计划,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当天上午,狂热的奥军士兵用力推到了边界指示牌,杀向塞尔维亚境内。
7月29日,法国宣布进行战争总动员,而俄国只是一再的“抗议”,要求奥军立即撤退,同时借道罗马尼亚,不停地运送军事物资,支援塞尔维亚的抗战。
这时,英国的真正面目公开暴露出来。英国外交大臣接见德国大使,明确表态说,如果冲突仅仅限于俄奥之间,英国可以保持中立;如果德法两国卷入,那么局势立刻就会发生变化,英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将被迫作出紧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长期作壁上观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