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内战一触即发,英国调兵遣将急于灭火。爪哇岛游击战继续,布柳赫尔越打越有心得......1926年下半年对亚洲尤其是穆斯林族群来说真不是个好年份。
答应联合干涉阿富汗后,国防部和西北战区立刻拿出计划。扶持游击队,提供装备,抽调部队等等。国防军积极配合的态度让英国暗暗高兴,但又有些担心。其实这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中国向外辐射脚步明显加快的情况下,对抗已经让殖民地漏洞百出的大英帝国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干脆诱导对方进入自己的轨道,分担英国的压力。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秋也非常忙碌,国会通过修宪改制法案,确定民国改为更符合国内习惯的总统制后。杨秋正式向黎元洪辞去了形似木偶的副总统职位,安安心心当副总司令兼国防部长,这也被外界认为是他竞选下任总统宝座的前兆。
当然,他也不会白白放弃这个合作的机会。趁着印度和爪哇岛局势动荡,加速向纳土纳岛运送物资,争取在两年内将其建设为前沿海岛要塞。至于西婆罗洲自由贸易区,深陷爪哇危机中的巴达维亚殖民政府已经完全无力,英国又抽走部队增援更重要的印度后,干脆任由中国折腾。
第一艘北海级航母开始海试,但新飞机却迟迟没有到位,海航的飞行员不得不用老式猎鹰继续充门面。面对英国积极支持下一口气将6艘战巡升级为战列舰的日本,海军也再次要求拨款。但这回却被杨秋干脆拒绝。只答应等1929年度财政预算到位可以改造后两艘安海级,而此前严重受伤的前两艘只做轻微修改,就是把炮廓炮改为甲板炮,增加一些防空了事。如果不是海军条约严格规定服役20年期满才能替换,恐怕它们早从海军中退役了。
美国依然兴旺,欧洲逐步恢复,唯有亚洲阴云越积越深的情况下。时间过得很快。
1927年3月,中华民国塔吉克边疆区,加尔姆。
加尔姆距离安集延120公里。距离印度边界喷赤河72公里,向西137公里就是苏联控制的塔什干。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城,却是中国西北防御线的南部尽头。又因为与多国交界防御压力很大。
其实塔吉克被人为分成两半并非杨秋的初衷,而是《上海公报》的产物,由于当时英法美等国均认为加尔姆以西地区并不属于历史上的中国疆域,所以提出如果纳入公报就拒绝撤销租界。与租界问题相比,让出一半塔吉克在当时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才会有今天的分裂。
汹涌的瓦赫什河从大山中钻出,从小城旁蜿蜒而过后又接着钻入十万大山中。
见识过云贵地形的人一定不会相信,世界上还有比那里更多大山的地方,只有来过这里才能明白,什么是看不到尽头。为打通塔吉克至喀什铁路。西北战区动用仅2万工人和1万多军队工程兵花了三年还没完全通车。还好军方早有备案,利用古道打通一条公路,虽然是通行能力低下的泥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