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浓如墨,万物俱静,大战前压抑的气氛让双方将士都无法透气。通过七天的有效阻击,并以暂缓塔什干围歼战为代价,徐树铮和刘明诏积极配合,在乌勒套山东面的阿尔加巴斯至塔尔德赛一线,猬集起6500门105毫米、155毫米、130毫米车载火箭炮和210毫米榴弹炮。每一个炮位的后面,都是成堆的弹药。每一枚炮弹上,都被写满侮辱性的字眼。士兵们用自己的方式,发泄怒火和情绪。
凌晨一点,当刺耳的电流通过耳机,黑夜被瞬间点燃。一周前刚被朱可夫的大炮兵炸得灰头土脸的国防军炮兵们同时拉动击发绳。轰隆隆、轰隆隆闪烁的火球从十二公里升腾而起,死寂般的苏军阵地被地动山摇的炮声骤然击破,整条防线都犹如火山爆发般!大地瑟瑟颤抖,天空灼灼变色!一团团菇状膨胀、冲升到上百公尺空中地巨大烟云汇聚成一整片,足以震碎耳膜的巨响迭连不绝,暴露的掩护战壕内苏军士兵被打得晕头转向,抱头鼠窜。转眼间,裸露在地面上的阵地已被炸得沟断壕裂,士兵被坍塌的壕壁活埋,更多地人被炸得血肉模糊,残肢断臂与碎裂的内脏混杂着土沫乱石一并被高高甩向空中,肉眼可见的冲击波如凝胶状般,反反复复冲刷着整个地表!
可怕地炮火似乎无穷无尽,成片成片的重型弹药车来回奔走,没有人会怜悯敌人。炮兵们扯光衣服,汗流浃背的将一枚枚沉重炮弹打出。根本不需要看目标,不需要分辨,整个命令只有一条40分钟内,有多少打多少!
炮兵前的出击阵地内,212辆重装坦克静静等待。车长们推开舱盖。大口大口的抽烟排解烦闷,炮手反反复检查瞄准镜,数着弹链上黄橙橙的子弹。在坦克的身后和四周,是扎进钢盔,佩戴明显白色袖箍,手握各式武器的精锐突击队。猛烈炮火和凝滞的空气,让所有人都汗如雨下。
“上刺刀!”
久违的陌生字眼,让担负首轮突击任务的将士血液沸腾。一柄柄雪亮的刺刀脱套而出,炮火的倒影下,寒芒如血!
五十一岁的杜子山头发花白。推开警卫员和年轻人一样跃入出击战壕。作为第二军第49摩步师的少将师长,他的履历在士兵眼中赫赫耀眼。青岛绞肉机大战、法国西线首批突破齐格菲防线的中国步兵,瑞尼韦尔城市战追着德军打的先锋。“绑腿要紧,这样才能吃上力!不对,你这个手榴弹不能挂得太靠后。要低下头,按照三三战术跑!夜晚视线差,你们要跟着班长班长牺牲,副班长要及时站出来。机枪要压制住火力点。对,跑位时要喊。越响越好,互相呼应!跳入战壕前,先扔手榴弹!别以为大炮能扫清毛子,老子当年看过比这个厉害几倍的炮火准备。”
杜子山在战壕里一路向前。安慰士兵检查装备,还亲自替一些准备不妥的士兵调整。师长的亲自关怀,让很多士兵将手里的枪捏得咯咯作响。最后他还拿起步枪,高高举起手指刀尖:“这个。是让你们更有勇气!不是靠这个杀敌的!你们比我当年幸福,步枪打的比毛子快,下部弹匣装弹快!所以多用脑子。多用子弹,子弹永远比刺杀快!”
“谁带第一波?”
“报告师长,是我。”三十岁,脸色黝黑的突击团长站了出来。
“对面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