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目视距离后,大田敏夫感觉到不对劲!作为参加过马里亚纳海战和后面十余次小规模空战,经验丰富的精英,几乎一看到对手的编队阵型,一种极其难受的感觉就从心底升起。
为什么呢?因为对面的阵型很怪!
空战并非自由飞翔,从欧战出现第一次大规模空战开始,各国都在研究发挥战机最大功效的阵型和战术。其中,以开战初期的中德空军最具代表性,双方不约而同使用了四机编制,多采用俯冲,利用速度达到一击制敌的目的。而日本在此方面是最差的,因为太痴迷空中格斗战术,所以无论是零战还是陆航隼式战斗机,都注重盘旋和格斗能力。而且因为机体结构和发动机技术上的原因,零战和隼式均无法进行大角度高速俯冲,所以即使逐渐改良空击战术,收效也微乎其微。但不管怎么说,随着交手次数越来也多,大田敏夫和大家还是总结出一些躲避俯冲的办法。比如在对方俯冲快接近时,利用零战优良的滚转能力,快速地翻滚避开攻击线路。
但这次,对面这次摆出的阵型,居然是层叠的!
怎么说呢?从他的位置看去,对面的“闪电”机群就像一块巨大的移送千层饼。总所周知,战机编队即使有高度差,一般也不会很大。但对面的“闪电”居然上下落差非常大,以四架为一个小组,层层叠叠。即使小组内的四架,也有保持着超乎寻常的高度差。
大田敏夫在脑海里迅速模拟自己发起进攻的景象,但越想就越觉得这个怪阵极其危险!
此时他们的高度恰好位于对方底层,这就是说,只要一进入攻击范围,最上层的“闪电”无需爬升就可以直接发动俯冲攻击。此时。中层“闪电”可以利用上层的俯冲攻击时间差,迅速爬升进入俯冲位置。等自己避开第一波,他们就可以发动第二波俯冲。当第二波俯冲来袭时,不管自己做什么机动,下层机群都可以爬升到俯冲高度,然后继续俯冲......。就算你能避开第三次俯冲,那么原本最上层的首批俯冲机群此时已经利用“闪电”暴烈的爬升能力重新回到高度,继续发动新一轮的俯冲攻击!
他实在是想不出该怎么规避,除非是掉头,否则无论是上下怎么机动。都会进入对方的俯冲攻击范围,而且还连绵不绝。
这种攻击阵型,是谁发明的?也太恶毒了吧!
大田敏夫越想越心寒,而且时间也不容他细细推敲。以五百公里时速迎面对击的机群进入目视距离后,最多三四分钟就会进入攻击范围。所以他只能咬着牙下达命令:“小心俯冲!僚机注意保护。”试图等对方发动攻击后寻找破解办法。
零战机群迅速向两翼扩大,但他们还是低估了新出现的一域多层四四制战术。这套战术是海空两军综合数年经验,一年鏖战后摸索建立起来的,无论是不是真的与平行世界中让美军闻风丧胆的“米格走廊”中使用的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