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五月,义昌军节度使刘守文率军南下内黄阻击汴军,不慎中伏,大将单可及被阵斩于青草坡。汴军李思安、张存敬、袁象先等率军掩杀,刘守文只以身免,逃回魏州城下。当夜,在攻城中遭受重挫的卢龙军拔营撤兵,却不防城内皇甫峻、葛从周、贺德伦领军出击。殿后的卢龙军焚烧大营意欲阻敌,却被随后赶至的李思安等杀到。于是卢龙军诸军尽溃。
得益于之前在李诚中军帐内的撤退安排,组织完备的健卒前营酉都在溃逃中保持了完整的建制。途中多次遭遇追击的小股骑兵和步卒,酉都均没有如同其他卢龙军一般疯狂逃窜,而是转过身来停下脚步,前排长枪、后排弓箭严阵以待。对于这种组织完整的部队,追军是没有兴趣上前厮杀的,更多的首级就在前方,何必在这里搏命?
而对于大队追兵,酉都很远就能看到,躲藏起来或者改变方向逃跑都要从容得多。因此,一路上酉都竟然奇迹般的没有折损一人。这种有序的行进式撤退在保证了相对安全的同时,也丧失了速度,除了因为身负粮食和兵器之外,速度上的丧失还有被李诚中刻意压制下来的原因。
周砍刀是第一个提出异议的,他的理由很简单,这么个走法,还需要半个月才能回到幽州,这一路上都是追兵,许多已经远远超过了酉都,等到那些追兵退回来的时候,双方还将再次遭遇。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酉都士卒的支持,他们急于回家的心思比任何时候都来得迫切。
张兴重在这一点上坚决支持李诚中,他在深思熟虑后把李诚中这么做的原因按照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每天四十里的行进速度是合适的,这样可以在遭遇敌军的时候有体力投入战斗,对于追兵来说,有组织、且有能力战斗的敌人是不会去攻击的,除了“穷寇勿追”这个军事常识之外,任何得胜的军队都不愿意再在大胜之后作无谓的牺牲,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足够的首级可以领取军功。这一点已经在这两日的遭遇中得到了充分证明。
既然张兴重意识到了自己的意图,并且宣之于口,李诚中也不愿再废口舌。在张兴重和姜苗的支持下,酉都继续按照每天四十里的速度向北行进,周砍刀和那几个嫌慢的弟兄也只好跟着这么走,他们可没有胆子脱离酉都自行逃跑,散兵溃勇在河北大地上单独逃跑的下场是可怕的,这已经从一路上看到的那些三三两两的无头尸首上得到了应证。
李诚中还要求所有人尽量节省口粮。出发之际,每人包裹里准备的口粮只够三日食用,也就是说,至少还缺十二天的粮食。好在这个时代的河北大地上草场茂密、树林成群,环境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