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博在渤海国西京右领军卫大将军府上和家人商讨的时候,李诚中正在柳城迎候由长安来的宣旨宦官。/吞噬.tbsp;由长安前来宣旨的中官名叫韩全诲,是枢密使宋道弼的亲信,掌掖庭。之所以来了个北司中官,而非惯例的南衙文臣,是因为旨意被给事中崔如毫不客气的封驳了,崔如是执掌政事堂的宰相崔胤之族侄,当然要按照叔父崔胤的意思来办理。枢密院以天子之诏连下三次,均被封驳,于是出中旨,以内廷宦臣前来封宣。
唐制,给事中封驳后的诏书不具效力,此中所谓“不具效力”,乃指接旨臣子可不予施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抗旨不遵”,“抗旨不遵”在唐代中后期是常有的事,只要是没有经门下省法定程序审核通过的旨意,以中旨形式强行下达之后,朝臣均可违抗,并非后世大逆不道的行为。但诸如此类封官赏爵的中旨,很少有臣子会不愿接的,如果臣子接了旨意,中旨依然有效。所以唐末之时,中书令、平章事、侍中、门下侍郎等高职满天乱飞,是个节度、刺史就都有这类加衔,大都是以中旨的形式颁赐的。
李诚中当然不会脑子烧包到不接这道封赏自己的中旨,他当即召集柳城文武,就在中南海大堂上会聚,恭领旨意。
韩全诲清了清嗓子,唱到:“诸文武,恭领皇帝制文!”
李诚中、冯道、姜苗、周知裕等数十人躬身,默然等候。
“皇帝制曰:
门下:设官分职。昭器使之无遗;锡类施仁,知蒙恩之有自。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今东贼劫扰幽燕,肆虐之于猖獗,天下骇达,近在禁中。游击将军李诚中,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守节乘谊,以复故土。朕甚嘉之。朕闻褒有德,赏至材,兹授尔营州都督,进壮武将军。期元戎之骏烈功宣华夏,昭露布之貔熏暂锡武弁,许开营州都督府,都督关外诸军事,锡之敕命于戏。威振夷狄。另加丕绩,彰故令名,不吝爵赏,以示荣德!钦哉。”
李诚中是头一次接天子诏书。之前已经向韩全诲身边的小宦打听过其中的仪程,却觉根本没有那套后世的焚香、下跪、山呼万岁的虚礼。直接到韩全诲手中接了便是,于是再次俯。道了声“是”,便上前恭恭敬敬接过这卷在黄轴绢布上拟就的圣旨。
接过来之后,他仔细看了一遍,见最后落款是: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