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皇帝密旨,用心何在
从赴京赶考,到衣锦还乡,不知不觉就是半年功夫。回想其中经历的种种,绝对称得上是跌宕起伏,特别是与正阳道长的那一战,生死一发,更是凶险。
时过境迁,身份焕然一变,已是翰林院修撰——这是每届科举状元郎的标准官方授职,而作为探花的叶藕桐,则为翰林院编修。
两个都属于清流京官,闲职。虽然没多少权力,但前景远大。简单地说,就是让人熬资格的。
当官是个学问活,背景靠山,人情资历,还得有时运,这才能青云直上。其中的资历,大部分都得靠熬。在京城翰林院熬起,起点自是比外放当个七品县令要高许多。
一县之尊,在地方上很了不得,可拿出来的话就不够看了,所谓“七品芝麻官”,说的便是这个。而且当县官,各种考核制度,各种晋升程序,很是繁琐,一个不合格,那就得继续蹲着,甚至有被摘掉乌纱帽的危险。
相比之下,坐在翰林院里编撰史书就清闲得多了,看看书,写写字,当机会来临,便可走马上任,六品当起。
这是惯态的思维想法。
只可惜,当今时局已非盛世,而是大厦将倾的关节点上。本来仕途的梦想地“京城”,宛然已是一口大漩涡,置身其中,无数麻烦问题。稍不留神,就会被各方势力的倾轧压成齑粉。
陈三郎的性子,实在不喜欢这般勾心斗角的争斗。对于七王爷的招揽,并不理会。
说来也蹊跷,当初进京之际,各方招徕不断,但当高中状元后,反而消声灭迹,没人登门了。
有传闻出,自从在殿上,皇帝发一通无名火,几乎指名道姓让陈三郎当状元,各方手脚顿时收敛起来,如同猫走路时收起了爪牙,蹑手蹑脚,不敢发出声息。至于其中内幕如何,只有当事人知道。
反正陈三郎不想知道,是以琼林宴后,他立刻便与许珺汇合,收拾行装,要离京返回泾县。
此回扬州,叶藕桐顺路,故而选择与陈三郎一起走。
叶藕桐考了探花,春风得意,他带着书童随从,便命令下人去购买了两辆华贵舒服的马车,一辆自己坐,一辆给陈三郎两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