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不管站在面前的是谁,是何等样的强敌,我都能把他打倒!
这样一份雷打不动的自信,才是修炼之人最为关键的地方!
如果说,当日在梅花镇,高阳对花小妤说的那一番话,是福至心灵的有感而发,那么这一刻,则是高阳历经三年修炼、经过千锤百炼的经验总结!两者体会,自然又有不同。
自从二师兄皇甫旦尝到碧芙灵鸟的甜头之后,便几乎每日都要来潜神庵转一圈。老李头等人伙食水准顿时一落千丈,却都敢怒不敢言。
但皇甫旦贪嘴、与师弟们抢吃食的坏名头,却是在私下底传扬开来了。
面对师弟们的背后议论,皇甫旦却也充耳不闻,丝毫不以为意。
这一日,皇甫旦静坐于寝室之中,眼前如约出现了一张信符。上面写道:今日,高阳如何?
这是大师兄李含光从万里之外的唐朝帝都长安城传回,自李含光离开上清山后,几乎每日一符,每一符都要过问高阳的情况。
皇甫旦就回了一张信符,道:“无恙,一如往常。”皇甫旦很不明白,为何大师兄会如此着紧高阳,每天都督促他、嘱咐他亲自去看高阳的情况。其关切之紧,实非寻常,若非他深知大师兄为人,恐怕早便怀疑高阳是不是大师兄的私生子了!
却说远在长安的李含光,收到皇甫旦信符之后,才算深深的松了一口气。
这几日来,他虽身在长安,却心在上清。
事实上,自从师尊逝世之后,他的心就每日都紧绷着,片刻未得松懈。
他有很多事情都想不明白。师尊巧妙的安排了炼刺至典《黄帝九鼎神刺经诀》给高阳去炼,又在生命的最后半年时间里,以自身命元,弹奏《上清感应曲》给高阳听。过了世,还要叮嘱自己将高阳带到镇魔洞前观摩《上清大洞真经》,如此种种安排,实为异常之象,令李含光心中时刻不安,总觉得随时可能发生什么大事!
他自己在上清山时,每日留意高阳,心中稍安,但这一次到长安,他是受唐主之诏,参与坐而论道之会,不知几时能回。因此,李含光最担心的,便是高阳会否成了《登真隐诀》之中的应谶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