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明白了他的想法。
作为一名读书人,王安石今年才二十二岁,正是渴望交友,和人交流的年纪。
但是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他又时常陷于孤独和痛苦中。
同时代的青年读书,大多就是为了科举,为了做官发财,而王安石的孤独,就源自于和同辈青年的格格不入,所以他非常渴望有能够理解自己的友人。
迫不及待的询问苏泽对今学的看法,就是王安石渴望了解苏泽学术志向,看看他能不能和自己交友。
苏泽叹息一声,他何尝不是寂寞的,饮下一碗茶水后,苏泽说道:
“苏某以为,如今诸学之中,苏某最喜《易》,而后是《孟子》。”
王安石眼前一亮。
如今科举的主要考取内容,《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谷梁传》、《公羊传》为小经。
再加上必考的《论语》,《孟子》一书在北宋并不被重视,有志于科举的年轻人甚至都没几个读过孟子。
《周易》虽然是小经,但是小经一般也只考墨义,所谓墨义,类似现代试卷中的默写,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行,也鲜少有人研究这本书的。
王安石对于《周易》没有多少研究,但是却尤为喜欢《孟子》,听到苏泽这么说,颇有些寻觅到知音的感觉。
苏泽说道:
“苏某最喜欢《易》中的这句话,‘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听到这句话,茶博士已经端上了豆饼,而王安石则抓着筷子,兴奋的在桌子上敲了起来。
茶博士倒是没有任何惊讶,汴京城内特立独行的读书人太多了,他只是放下豆饼就去招呼其他客人去了。
这些读书人虽然怪癖多,但是最要脸面,也是茶肆最好的顾客,反正若是这个年轻书生敲坏了筷子,他肯定会照价赔偿的。
王安石兴奋的搓手,他问道:“苏兄,你也是支持新政的?”
新政。
苏泽想起来,现在是庆历二年,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就发生在庆历三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