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三年的六月八日,全国各地的街市张灯结彩,人人皆有满面春风。
为庆祝我国加入南极条约的盛事,东浦镇车水马龙,舞龙舞狮的队伍巡了一遍又一遍,四周群众的喝彩声不断。
穿越人山人海,我终于在长街尾一间不起眼的裁缝铺子前寻到本期的受访者。
铺子里戴老花眼镜的白头老妪枯瘦的手正在柜桌上摸索,动作十分迟钝。
作为《民众日报》的记者,我的任务是专访这位非遗传承人,她的名字叫余阿九,最擅巧手制新袍,她的制作工艺精妙绝伦,只是逐渐没落。
“阿婆,您好啊!”我赶忙跨门而进,把剪子递到她手中。
“谢谢。”余阿九脸庞笑意嫣然,“订做旗袍吗姑娘,喜欢什么样式的?”
“我是来采访您的,阿婆。”我俯在她耳边声渐高。
“好。姑娘,你跟我来吧。”她愣住,点了点头,转身走入最里间的库房。
“小心脚下。”我搀扶着她的手,身后紧跟着的摄影师则准备摄像。
再次挪动本该散落在历史尘埃的陈旧物件,余阿九告诉我,从不敢想能活到一百零一岁的高龄。
“你等我找找,姑娘。”满头银发的余阿九颤颤巍巍地遍柜查阅,时光轮转,仿若当初的一瞬。
内柜保存的全部都是百年旧物,那些隐藏在时空深处的故事,早已经无迹可寻。
“你过来看,你们是想问周先生是吧?”余阿九淡然地抽出一张报纸,我大致扫阅,
报纸顶标上印有:一九二一年五月新青年第九卷第一号,内容我知道,是鲁迅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