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颇为擅长,又精通农事,不如先掌管一处农田如何?”曹操这时看了下端坐案后的李林,询问道。
“愿听主公安排。”李林起身拱手道。
“好,若有不通之事,尽可询问诸公。”曹操温言道。
“诺!”李林应声称是。
很快其他人也各自安排了政务,包括要新建的设施,由谁监督,都一一讲明。
军议后,又是一次宴席,宴罢,诸将各自回到自己宅邸。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李林便去农田监管,查看各种作物的长势情况,这里的气候条件,农田能收割两次,分别是六月底,十月初两次,到了城外农田处,和农户一问话,他才发现自己特技“耕作”起作用的方式。
他发现凡是他巡视过的农田地块,不容易滋生害虫,作物生长的更为茁壮,更为抗旱,他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归结到这个世界规则如此。
至于水源,则是有一些兴修好的水利设施,平时要注意维护。靠近水渠的,能及时得水灌溉的,在古代来说就是上好的良田,膏腴之地,而远离水源的,浇水不便的,则是一些旱地,薄地,只能靠天吃饭。普通农户能有数亩良田便不得了,大部分都是几十亩的贫瘠之地,好地都被豪强地主占去了。
他也见识到了乱世中普通平民的生活,中原大地刚刚经历过黄巾之乱,随处可见被损毁的村庄,路边的枯骨,真是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可惜做这首诗的曹操本人,称霸道路上同样对百姓酷烈,动辄屠城报复,可见其矛盾性,难怪后人褒贬不一,争论不休。
普通百姓家,能有余粮过日者,便可称为中户之家,多数都是每日勉强糊口,一顿有一顿无,面无菜色,见之不忍。
李林借助系统统计,得知凭借这时候的生产力,如果分配得当,大多数人是能够衣食无缺的,否则汉朝也不会达到三千万的人口数量,可见一个好的社会组织,对于普通百姓是如何重要。
李林明白,自己想要在三国立足,进而统一这个天下,现在毫无根基,那些世家豪族,是不可能投靠自己的,没有深厚的根基,更不可能造反成功。
征战天下,需要的是兵马钱粮,这些物质,此时,大部分都集中在地主豪强中,曹操能够起兵,除了自己家族出钱出力,富豪卫兹的资助也是必不可少,而他之所以能得到这些资助,和他早年的出身,以及积累下的名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