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游戏给我一种‘玩家是精分病人’的感觉,把人抓进来地动山摇的是玩家、扮好人火线救援也是玩家,红脸白脸全都让他一个人演了。”
“那怎么办?把救援部分删掉,黑色风格走到底?”
“那倒不用,”马竞双手比划一个撕扯的手势,“我的建议是改成双人互动游戏,一个玩家负责为非作歹、一个玩家负责灾难救援,进入游戏只能二选一。”
“对了!”感到意犹未尽,马竞又抛出一个建议,“还可以加入朋友圈互动元素,从朋友圈抓人丢进危楼,然后让‘受害者’的好友进行营救。”
沈莫点点头,又追问道:“有个问题,地震部分的玩法是不是有些单薄?只是抓人进来摇一摇就完事,吸引力似乎不太足。”
顿了一下,他又补充说:“最开始我设想的只是单纯的地震模拟游戏,后来现内容有些单薄,才加入了对话救援功能,结果却把风格弄歪了。”
马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想了想掏出自己手机,把上面的一款应用分享给了对方。
“这是什么?”接收过来,沈莫下意识问了句,然后又自己念出了答案:“雪屋?”
“瑞典人做的一款模拟手游,它的vr版本即将登录梦境商店,你们的游戏和它有些相似。”
安装运行游戏,手机屏幕上很快出现一只漂亮的雪花玻璃球。
说是雪花球,实际体验却更像是冰雪版生态球。
生态球是经典的水生态系统模型,透明球壳里封装着水、水藻、小鱼小虾,以及细菌。水藻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和糖分、鱼虾吃水藻、细菌分解排泄物变成肥料,形成基本的物质循环。
只要外界的光照和温度保持恒定,设计良好的生态球可以“自给自足”地维持很长时间。
然而那只是理想状况,重复这个简单实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普通人不是没能搭配好水藻(生产者)、鱼虾(消费者)、细菌(分解者)三者的比例,就是没有控制好温度和光照,结果通常不太好。
《雪屋》把生态球的概念和雪花球结合起来,让虚拟的雪花球可以借助手机传感器和环境产生互动,光线充足时冰雪消融树长鹿奔,光线昏暗时雪花纷飞万物蛰伏,玩家还可以通过倾斜摇晃、吹气沾水、连接充电等办法制造风雨雷电,给其中的居民制造便利或者麻烦。
“我认为不必拘泥于地震这个元素,完全可以加入水灾、火灾、风灾等等其他灾难,舔一舔大水淹没房屋、吹口气狂风卷走屋顶,多来几种折磨手段,灾难部分的份量就足够了。”
“是挺不错的,”沈莫点点头,“就是游戏名字得改了,‘灾难救援’怎么样?”
耸耸肩,马竞无所谓道:“那是你们的事,我向来是起名苦手。”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