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圈子里的确不乏冒名顶替、占用他人成果和荣誉的情况,编剧圈的枪手问题更是人尽皆知——太多投资人缺乏剧本鉴赏能力,只知道找名编剧买本子,后者再把任务“低价外包”给新人。然而面前这两口子却都有着浓重的文青情怀,却是不好这一口,当下一口拒绝。
提议被否,汤佳怡也不着恼,无所谓地摆摆手,“不愿意那就算了,那家伙不愿署名,本来还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
鲍京京眼珠一转,坐直身体好奇问道:“对了,这个版本有些岛国动漫的味道,那位剪辑师是不是你从岛国找的外援?”
女士优雅摇头,“不是,我没找外国人。”
“那我就猜不出了,”前者有些泄气,向后摔在椅背上,转头看向自家先生,“你怎么看?能认出是什么人么?”
导演的一项必备技能就是多多看片,通过大量观赏开阔眼界,借助细致拉片(逐帧分析)偷师学艺,如此才能保证自己的技艺能够紧随潮流、与时俱进。看得多了,逐渐积累下经验,有时候就能凭借手法细节猜出创作者是谁。
王然摇头,“这人的剪辑手法很成熟很正统,全都是教科书式的处理方式,我看不出来是那位名家。”
说到这里,他眨了眨眼,把掌中手机递给妻子,“真要我说,我觉得应该就是‘流浪地球’的剪辑师,一帧多余画面都没有,这么强烈的强迫症我之前只在‘流浪’的预告片上见到过。”
借助数字工作台,谁都能对每帧画面进行操作,不过却少有剪辑师会这么做。至于原因,自然是投入产出比太低,划不来帐。如果影片时长120分钟,帧数就多达17万,要是把数倍于正片长度的素材也算进去,总数就是百万级别。数量如此之多,一帧一帧操作显然不太现实。通常只有特效镜头才会精确到帧——后期按帧算钱,帧数越少越省钱。
不过《流浪地球》的剪辑却是例外,不但特效镜头逐帧剪辑,普通镜头亦是如此处理,也自然让业内对它的剪辑团队充满好奇,大家都想知道他们到底用了多少位剪辑师,才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程。不过剧组却对此三缄其口,职员表上剪辑师一栏直接放了个面具图标,也是溜得不行。
亲眼看着自己拍的电影,王然很快发现异常,很多熟悉的镜头长度都有细微的变化,等他掏出手机打开秒表,这种直觉立即得到证实。
看着两女,王导满脸神往地说道:“这位剪辑师简直大才!‘流浪’被他剪成太空歌剧,‘闪少’又被他剪成了鬼畜片。他用补帧抽帧调整人物动作,既让画面变化与音乐节奏配合无间,也使得人物身上的二次元气息变得更加浓厚,完全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只可惜,如此神人,却无缘一见,实在令人遗憾。”
汤佳怡心里偷笑,出言宽慰道:“将来总有机会的,只希望你到时候不要太过惊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