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以前之所以无限制地信任李林甫和杨国忠,无非就是不想陷入繁缛的政务之中。尤其是有了杨贵妃之后,他连早朝都不愿意去了。
既要大权在握,又要垂拱而治,这就是李隆基的心态。
其实,离开长安之前,他就想禅位于太子,但最终还是没能下定决心。
这皇位得之不易,他不想这么轻易地交出去。
况且,遇到大事就禅位,将重担撇给儿子,说起来名声都不好听。以后会不会有这样的人他不知道,在他以前,没有一个这样的皇帝!
犹豫再三之后,李隆基觉得或许可以冒险一试。
就在这时,陈玄礼匆匆进来,通报了刚刚收到的消息,众人又是一阵心惊。
“三郎,你且起身。”李隆基语调平缓,轻声说道。
方才,他已然拿定主意,无论眼前局面究竟如何,身为父亲,他决意相信儿子一次。
况且,此刻军中还有数千百姓,他们涕泪交零,呼声阵阵,盼望着太子能带领他们回镇长安。民心所向,不容忽视。
罢了,罢了。李隆基暗自叹息,自己春秋已高,虽有心杀贼,却已无力平乱。
或许,去益州安享晚年,才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收复破碎山河、重整大唐乾坤的宏图伟业,还是交与太子去办吧。
细细想来,自己当了四十多年的太平天子,荣华富贵、江山社稷皆已领略,此生无憾。
而且,待自己百年之后,这大唐的江山,无论兴盛还是衰败,都将由太子继承。
既然如此,何不放手让他一搏?
“父皇不答应出兵,儿臣绝不起来!”李亨额头着地,态度坚决。
“好,你先起来,朕都答应你!”李隆基声音不大,但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李亨缓缓起身,心中暗喜,没想到转机竟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如果父皇坚持不肯分兵,他的底牌都打出去了,那就束手无策了。
“陈大将军,分兵两千给太子。”李隆基吩咐道。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