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鉴于边境一带食货匮乏,官府差人长途运粮耗费太甚,朝廷吃不消,君臣合议之后,定下了“开中制”。
所谓“开中制”,就是为了鼓励内地商人往边境贩运食货,朝廷规定:凡有商人运粮于“九边”之地,依照运货多少,官府酌情给予该商人盐引,商人拿着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走中央政府专营专控的食盐,然后在市面上销售,从中获利。
奸商!
卓轩暗暗骂了一句。他知道,晋商精明,永乐以降,晋商干脆连食货也不贩运了,改从各地雇用流民远赴大同一带开荒种粮,就地“纳粟”,换取盐引。
就这样,卓轩一家稀里糊涂的来到苦寒之地,还做了人家的庄户。
都怪古人头脑简单,好骗!卓轩有些愤愤不平。
遇上老板招人,总得问上几句吧?
“有‘五险一金’么?能提供免费食宿么?有带薪假么?允许预支工资么?”
“现在乡下娶媳妇有些难,若能协助找到一个女友,管结婚,所有的条件都可免谈。嘿嘿嘿······你懂的。”
毛线!
想象中的招工者扬起下巴,“让开!后面那位,过来!”
不好意思,是我想多了!
卓轩尴尬的撇撇嘴,收起幻想,一眼望见窗外采凉山的峰影,脑中突然想起了他曾寄居过的阳和城。
“你再忍些日子。”小叔左手撑着拐杖,右手在卓轩肩上轻轻一拍,笑道:“等二父的腿好利索了,就托人去阳和城找找熟人。听说军营里也设了学堂,供军籍子弟读书,那里比大同县的社学好说话,要是运气好,人家说不定会收你。”
您确定这不是梦话么?身为流民子弟,卓轩对入学的事根本就不抱什么指望,只是碍着小叔的一片良苦用心,这才硬着头皮摆了个大喜过望的造型。
小叔满意的点点头,拄着拐杖转身去了堂屋,坐在草席上,平伸开伤腿,默默编起了藤筐。
忽闻堂屋里传来孩童的哭声,卓轩莫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