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民壮的地点位于军营内的校场,此地离难民营不足一里远的距离。
营门前有大队士卒把守,军营对外开放,并不阻止外人入内。
卓轩等四人赶到校场之后,发现那里看热闹的观众远远多于应募者。
随处可见飞扬的旗帜,近百名士卒分列在校场各个角落警戒,数支骑兵小队沿环场大道缓驰巡视。
校场南侧,有军官正向观众喊话。
“总镇署已在全城广贴募兵布告,凡十四至三十五岁的男子,有效死之心者,皆可应募,一旦留用,每月的月米足以养家糊口,日后若立下战功,斩首一级赏银二十两!”
卓轩与柳元、舒展鸿互相看了一眼,他们的年龄刚好符合应募条件,至于丰厚的赏银,如今大可不必去想。
明廷对卫所官军迎战瓦剌军队,明文规定了赏罚条例:斩首一级赏银二两,擢升三级。
募兵并未编入正式的官军序列,所以,立功者获赐赏银数额由镇守总兵官与参将等人商定,可数倍甚至十倍于卫所军。
但擢升三级对募兵并无实际意义,这些人投军就是想拿命换军饷、换赏银。募兵各级军职虽有级别,却无品秩,并未纳入朝廷正式的武官名册。
各级指挥官战时由总镇署因材委任,无需报请兵部部议,也不必奏请天子下旨。
战后一旦恢复和平,募兵无论军职高低,一般来说都会解甲归田,重新为民。
那名军官一个劲的卖力鼓动,人群里的壮男却只想当看客。在过去半年与瓦剌人的交战史上,明军的伤亡率高得吓人,若非胆子肥得逆天或实在是走投无路,谁会应这趟差事?
有几个调皮的半大小子合力一推,一名身体强壮的中年汉子踉跄着出了人丛。
“我不投军,我不应募!”
那汉子堪堪定住身子,立马往后退,生怕有人抓他壮丁似的,脸吓得煞白。
军官冷冷斜视此人一眼,再也没心情继续宣读他的广告词了。
眼下校场上只有区区八名应募者排队。一名身着戎装的黑脸大汉负责逐一检视应募者,另有两名军士负责登记名册。
因应募者不多,所以招募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