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的谈话很是不妥,急急刹住脚步,可是······晚了!一幢单独的大宅,大门敞开,堂上燃着烛火,三人围坐在一起,座上一名青壮,两名年迈的老者,全都身着军官常服。三双目光齐刷刷扫向门外,卓轩的身影正好落在他们的视线内。
青壮者赫然就是林峰,目光如炬;两名老者茫然睁大了双眼,四颗眼珠如吊在那里一般,浑浊而又闪动着些许的精光。
“哦,这是下官新招的营兵伍长,他叫卓轩,方入军营,大概是迷路了。”
林峰向二位老者致歉,旋即冲卓轩道:“还不过来给袁指挥使、裴指挥同知见礼!”
卓轩跨入门内,礼道:“小子见过袁指挥使、裴指挥同知。”
指挥使是一卫军队的最高军官,一般管五千多号人,正三品品秩;指挥同知相当于卫所军副官,从三品品秩。
大同城共有三卫,即大同左卫、大同右卫、大同前卫,非常时期,三卫人马肯定都驻扎于城内,也不知袁、裴二人究竟统领哪卫人马?
卓轩根本就分不清谁姓袁,谁姓裴,只觉得二人年纪很大,六十大几的样子,偏瘦,脸上皱纹密布,气色倒是不错。
这么大年纪的中级军官一般会选择告老回家,颐养天年,由子孙辈中的青壮者袭职,二人还在军中撑着,原因大抵有两种,要么是子孙辈中无青壮者袭职,要么是适逢战争年代,老者宁愿自己硬撑,也不愿陷儿孙于战火之中。
袁、裴二人狐疑的端视卓轩良久,见他着一身农家孩子装束,年纪尚小,既不胆怯,也不轻浮,人畜无害的样子,也就没介意他的存在,权当他是一名家丁。
三人又开**谈起来,只是收起了敏感话题,谈些往事。
卓轩本想告辞,见林峰没有发话,就站在边上硬着头皮旁听。
“瓦剌人身经百战,当真不好惹!如今大同、宣府两地明军都在固守城池,不想贸然出战,此乃无奈之举。”
“不错,去年阳和一战,三万多名明军与两万鞑贼交战,半数明军一触即溃啊,余者除右参将许贵将军率少数人马力战突围之外,悉数战殁,此战过后,山西行都司各卫所军无不胆寒,何人还敢出战?”
······
听了片刻,卓轩终于明白了阳和之战明军的败因。挑了又挑的三万余名精兵,平时训练有素,总兵朱冕本以为带着他们以多打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