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轩心中不服,赶紧透几口气,故意找茬道:“属下以为大同的骑兵不堪用,一色的软弓轻刀,遇见瓦剌重装骑兵,破甲能力有限,射不穿砍不破对方的盔甲,怎么练都是枉然!”
林峰面色一震,盯视卓轩良久,嘿嘿一笑,“你小子年纪不大,操的心倒是不少!放心吧,郭总兵已下令,让三成骑兵配备重兵器。”
“是长枪么?长枪也很难穿透盔甲的。”
“不,是长矛,近七十斤重的钢杆长矛,或捅或扫,冲撞力惊人。”
明代长矛是重型装备,长约一丈八尺,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足足六米长,战时借助战马的冲力,或捅或扫,即便不能破甲,也可将敌人撞击得非死即残。
刺不死就震死敌人,这招够狠!
“林把总,军中火器······”卓轩突然想起了明军的装备优势,就想询问一番,刚开了个头,却又打住了。
“大同城外围的骑兵,两成配有三眼铳、手铳,但准头欠佳,且在运动中遇敌,铳手放过一铳之后,就得立即拔刀与疾驰而来的敌人近身格斗,不会有放第二铳的机会,所以,骑兵火器对鞑贼的杀伤力有限。”
入伍后,卓轩对明军的火器配置情况多有了解,知道大明虽拥有装备优势,但始终无法在野战中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土木堡一战,数十万明军全军覆没,据说战后鞑贼将现场的明军物资打扫一空,唯独丢下了满地的火器。
很显然,明军的火器未能给鞑贼造成实质性威胁,所以,鞑贼对那些火器不屑一顾。
个中缘由一言难尽,其中当然有火器质量低劣这层原因。
要改进火器,使之日趋精良,就得大把烧钱,而一旦涉及到钱,那就不会再是简单的军事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会牵涉到深刻的政治根源。这可不是卓轩该想的。
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明军战略失误,战术上缺乏灵活性,没能通过巧妙的战术组合,让火器很自然的派上大用场。
试想,火炮的准头再差,面对密集冲锋的瓦剌骑兵一顿乱轰,其杀伤威力会小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