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朕承祖宗大位,夙夜惓惓于心,亦惟以古圣人之道、德、功自期,以今天下之治、教、养自励,兹欲尽驱天下游谈之惰以事耕桑,使各衣食其力;尽约天下浮冗之征以归贡赋,使各膏肥其体,而无或失所养;尽导天下狼戾之顽以从学校,使各复还其善;尽陶天下粗鄙之陋以由礼乐,使各移易其俗,而无或违于教;尽作天下慵怯之兵以奋征伐,使各销沮其凶;尽化天下争斗之讼以远刑辟,使各崇尚其耻,而无或外于治。皆何施而可也,施之有效,民得治、教、养矣,于古圣人之道、德、功有可以庶几乎!
伏羲、神农、黄帝曰皇;尧、舜曰帝;禹、汤、文、武曰王,其称号之所以异者,果道、德、功之所致乎?抑治、教、养有隆替而然乎?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一而已矣,何皇降而帝、帝降而王乎?
兹欲措天下于隆古之世,使皇、帝、王之称惟一而无隆杀之别,亦必有其道乎?
子大夫习之于师,而得之于己,宜无不悉其说者矣,既承有司宾兴而来,其具为陈之,朕将亲览焉。”
这道圣旨并非“诏”,而是“制”,卓轩欣喜的发现,他居然能听懂其中的九成旨意。
景泰帝把治理天下的要务归结为三件事,即道、德、功,认为无人能在“道”上超过伏羲、神农、黄帝;无人能在“德”上超过尧、舜;无人能在“功”上超过夏禹、商汤、周文武、周武王。
把这九个远古先圣的事迹加以总结,可以推行开来,用于治理、教化、养育天下百姓,九圣崇尚的治理方法虽有差异,但都没有超出耕桑、贡赋、学校、礼乐、征伐、刑辟这六者之外的,所以,景泰帝声称要将这六事做得尽善尽美,应该是有正确的方法可循的,倘若实施后效果显着,百姓得到治理、教化、养育,那他就离古圣人在道、德、功上的修为非常接近了。
问题是:伏羲、神农、黄帝叫做“皇”,尧、舜叫做“帝”,而禹、汤、文、武叫做“王”,九位圣人的称号不同,这是因为道、德、功的效用有别导致的呢,还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治、教、养有盛衰(隆替)变化而本该就是这个样子?
对圣人的评判标准应该是一致的,为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