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一项就足以支付那一个指挥士兵的全部军饷和各种杂费。有了这一笔财源,周平才能够保持士兵高强度的训练并打制各种器械。
说到器械,中国传统上有“五兵”之说,这“五兵”的解释在不同史书上各有不同,但一般来说是“弓、戟、矛、剑、楯”这五种武器,《司马法》中“兵唯杂”、“兵不杂不利”的原则,这个也不难理解,这“五兵”中弓弩利远、长矛较长利于平旷、戟剑较短利于险阻、楯是用于防御之用,只有在一个基本单位中杂合配置装备着不同兵器的士兵,才能够在不同环境下都能克敌制胜。
由于北宋承接五代之弊,又建都于开封,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所以从开国太祖开始,就极为重视军队兵甲的制造和改进,可以说北宋军队的兵甲之坚利,达到了我国冷兵器时代的顶峰。尤其是弓弩与甲胄,更是前代所不及。但问题是根据大宋的法度,像神臂弓、步人甲等第一流的军国之器,像周平所指挥的这种主要任务是捕盗的地方守备部队,几乎是没有配备的,就算是普通的强弩和盔甲,也是要打仗的时候才从府库中发出来,平时要收入府库之中,自己打制更是在严禁之中。这也是至善看到瑞士长戟那么惊讶的原因——那些水贼有件麻衣穿就不错了,朴刀和长枪就足够了,根本用不上这种军国之器。
既然强弩和盔甲无法私造,周平也只能想办法从其他渠道弥补了。一方面加强教射的强度,反正在北宋虽然禁弩但不禁弓,在民间各种弓箭社非常普遍,他手下薛家兄弟、李成等人都是一等一的好射手,挽的一手好弓再去用弩那就更简单了。至于盔甲,那就只好在盾牌上下功夫了,毕竟盾牌也可以代替部分盔甲的作用,而且也便宜得多。
在水寨中士兵使用的盾牌很多,从材质分主要是藤牌和木牌,藤牌较轻主要用于挡箭矢、木牌较重可以用于近战,由于这些士兵的出身多半是水贼,船上厮杀都要纵跃起伏,所以他们更喜欢使用船上方便的藤牌,盾牌的形状也主要是圆形,毕竟在船上也少有人使用长矛重斧,更不要说应对骑兵冲击了,虽然圆形藤牌遮掩面积小,但是可以借助船舷来遮掩,也差不多就够了。但上了岸,这种圆形藤牌就是大问题了,基本只能保护到士兵的上半身和脸,下半身就毫无防御,一般来说古代盔甲很少能保护到士兵的四肢的,而且藤牌面对刀剑和长矛的刺杀,防御能力也堪忧的很。
于是周平改制了一种新的盾牌,新盾牌的形状为上宽下窄,上半边为半圆形,盾牌最宽大概有60厘米,长度为140厘米、厚度为15毫米,当交战时,士兵持盾侧对着敌人,足以遮挡住自己从肩膀到腿的一侧身体。(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