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城东与凤水新城之间的空地上,两日间便起了两溜儿搭棚。搭棚围成一大一小两个同心圆的形状,正中圆心处则建起一座高台。
台高丈余,面积约有百平大小。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一条台阶延下。台子正中间高高挑着一杆大旗,旗子采用幡形,白底蓝边,旁边缀以五色彩带。旗面上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武清文会。
这里,便是此次武清文会的会场了。
几日间,除了提前约请的一些名士大儒早已到了外,还有无数士子蜂拥而集。
此时临近乡试,而乡试却是在两京各府举办。武清紧邻京城,往来不过一两日间,隶属于顺天府辖区的秀才们自然不会错过这等盛事。
要知如今的科举,虽不像唐朝时那般,需要行卷举荐,但是提前投卷给一些名士大儒,以获得提高知名度的风气还是颇为盛行的。
甚至这般行卷后,万一此次未能榜上提名,但若是行卷能入了一些大人物的眼,说不定就能被收为幕僚书办之类的职位,也算是变相的一种入仕,总好过蹉跎岁月、黯然而回的结果。
大明乡试规定,除各县、学、各监生员外,还允许九品下,无论在职与否的官吏,皆可参与。那么,一事无成的回家闷头再读三年,和先进入官府为吏,一边读书一边还能积累经验并扩展人脉相比,选择不言而喻。
此次的武清文会,除了没有京师的官员外,顺天府左近的名士大儒却都几乎全都请了来。而这些名士大儒,又哪个不和各级官员有这样那样关系的?只要能入了他们的眼,也便等同入了那些大人们的眼了。
既如此,这些赶考的士子们,如何能不欢呼踊跃而来?要知道,便是去京师行卷,至少还要随同奉上若干呈仪什么的,对于富家之子还好,可对一些贫家子弟,往往便是有才却没那个资财而只能望门兴叹。
如今,武清文会给了所有士子一个平等的机会,而且还是一个不用考虑资财就可正大光明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这岂能不让人欢喜?不但如此,据说但凡能被选中的,无论书画还是诗词,都将被武清墨韵书坊汇编成册,刊印成书。这不但能为自己扬名,还有不菲的润笔之资呢。
不用花钱就能行卷扬名,还有获得收入的机会,所有士子都疯狂了。据说不但顺天府范围的士子们,便是临近几府的士子,也有不少人赶了来。
临着乡试还有月余的时间,路上赶一赶,完全不会耽误。既如此,这种好机会便绝不能错过。
就这样,往常默默无闻的武清县,忽然之间变得名声响亮起来。而在眼下的文会现场,也早已是人挤人、人挨人的变成了一片洪流。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青衿文冠,纸墨飘香。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