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文不好出成绩,那我就写大剧情啊,反正我大剧情贼溜。
主角锦衣卫,方便搞事。时代是正德后十年,嘉靖前十年,都是故事。
所以现在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再说下读者们比较有争议的几个点吧。
一个点是,有些读者不喜欢系统文。这里我要说下,书的原稿是没有系统的,主角也是依靠一系列下限操作解决问题,但是一直签不了约,后来加上系统就签了,所以……
这里没有任何别的意思,而且我也很赞同编辑这种看法,因为现在必须要尊重市场风向,历史本来就是小众,总不能更加小众吧。
第二个点,是有太多的历史背景介绍。
这个我是经历了非常充分的考虑,并且反复权衡过很久,依然决定保留的。
原因是很深层次的。
历史文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一个大同人!
想不明白这一点,也就解决不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最普遍矛盾。
喜欢历史文的读者,几十本书下来,往往对特定时期的历史,对特定的人物已经有充足的了解,并形成了自我的认知。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大同人想要写出新的故事,不洗掉读者原本的那些认知怎么能成功呢?
如果不一层层的铺垫,组合出我的世界底色,写到后面就会发生一个麻烦的事情。
——读者会拿别的书的设定,来套我故事里的人物。
然后和他想的不一样,就开始各种不满。
到时候,吵赢了,读者跑了。吵输了,读者也跑了。
所以我宁可做出一些牺牲,也要在前期完善我的世界观。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反复拿杭州一姐做计量单位,就是希望能建立一个方便理解的价值体系。不然的话,读者从别的玩个花魁几万两的书过来,看到主角因为几百两陷入困境,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