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原本容纳上百人的小山寨被挤得满满当当。
住处还好解决,此时也只是刚刚入秋,天气依旧炎热,大不了露天躺一宿。但粮食确实是不够了。
李秀算了一下,寨中的存粮撑死也就能吃十天。
可山寨上的众人还没来得及发愁,接下来的局势更让人看不懂了。
先是第二日清晨,大伊镇中的金军火急火燎的开拔,然后在李秀犹豫是否要拖着黑眼圈下山探查一番时,金军又三三两两呼啦啦的沿着官道逃了回来。
而这些金军大多都是丢盔卸甲,狼狈不堪,他们只在大伊镇取了一些粮食财务,就继续慌忙北逃了。
很快啊,到了下午之时,大伊镇又来了一波军队,并在低矮的城楼上竖起了‘宋’字大旗。
到了夜间,终于有人上山来报信,说是宋军北伐,已经大败金军,而昨夜被金军强征的大伊镇百姓都已经放归了。
听闻此言,李秀几乎又是一夜没睡着。
怎么说呢。
这就纯粹属于普通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时的焦虑了。
但李秀终究还是个豪杰,在纠结了一夜之后,在宋军到来的第二天清晨,还是带着几名伙伴,外加着急下山照看自家产业的周大户一起,伪装成了贩卖毛皮的山中猎户向着山下大伊镇赶去。
有人可能会疑问,大伊镇刚遭此劫,还会有小商小贩入城作买卖吗?
答案自然是有的,而且还不少。
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就是这样,抗压能力极其低下。
寻常人家日常只有几斗的存粮。打来的獐、织成的布、砍来的柴都得迅速换成吃食,否则会出大事的。
此时来大伊镇不一定是死,但如果不来,很有可能就被饿杀了。
事实上,不只是商贩,就连大伊镇周边的农田也出现了辛苦耕作的农人的身影。不少农人面容哀戚,身上还裹着孝布,家中明显是刚死了人。
但那又如何呢?死了的人已经死了,活着的人总得活下去。
“李三爷,咱们莫非是要去见宋军的将主?”过了低矮的城门,周大户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