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是矛盾的,作为女性心中男性形象的‘阿尼姆斯’也是如此。‘阿尼姆斯’所代表的勇气和诚挚,需要同时通过这种矛盾的形象来体现。由于‘阿尼姆斯’是一种女性心中无意识的男性形象,所以它不可能存在于现实,只有在偶尔的情感事件中,可以在女性的身上察觉到这一形象——即使这个女人在外表上极富女性特征。”
说到这里,她刻意停了下来,看了看海原光贵。然后,她才用奇怪的语调继续说下去。
“你不觉得,我描述的这一形象和你几乎如出一辙吗?”
“……”
“不仅仅是你,海原同学也与‘阿尼玛’这一男性心目中的女性形象非常吻合。她可说是善解人意而又体贴入微,却又经常站在非常知性的立场上。我从没有想到过,会有和无意识人格模型如此切合的人。”
“你是想探讨我们兄妹的人格吗?”
“当然不是。人格是会彼此影响的,说不定就是因为你们之间的彼此影响,才造成了这样的现象。但话又说回来,就像一切总要有一个开始一样,你们中总要有一个先存在这种情况,另一个才会开始被影响。就像是意识,或者说人格造成的影响一样——注意,现在开始是关键。听到我说的话了吗?意识造成的影响。用科学的方式来描述的话,脑电波是思维的表现,思维和意识本来是就是难以区分彼此的。意识是能够被别的意识影响的,比如我经常做的那样。那么说得不浪漫一些,脑电波也就会对脑电波造成影响。好吧,说到这部分,也仅仅只是重复确认而已。但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中,从‘阿尼姆斯’和‘阿尼玛’追溯而上,可以找到人类最初的原形,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群体无意识’。你听说过这个吗?”
“所谓的人类全体的意识结合体,差不多就是这样吧。”
“差很多,不过倒是也不能说有太大的错误。事实上,从某种理论角度来说,人类个体的意识是从无意识之海中升起的。或者反过来,人类个体的意识中的普遍性构成了无意识之海。如果从荣格的原始理论来看,个体无意识的核心是‘情结’,而群体无意识的核心是‘原型’。荣格认为,群体无意识是先祖的残留,‘原型’就是某种遗传信息。这一点在现今的心理学理论中被经过了大幅度的修正。如今认为,‘原型’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通过意象而构建起来的。它并非生物学遗传,而是一种社会性遗传。如同语言、符号、音乐等等一样,是一种信息的载体。换句话说,是社会中人类共通部分的产物。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话吗?意识是能够被别的意识影响的。那么,群体无意识既然是社会性遗传,是一种信息,它自然也能够被影响。群体无意识中的趋同性,使得意识的共性成可能。所以可以推断,通过对个体意识的改变,群体无意识同样可以被改变。所谓改变的方式……好吧,我之前就说过很多次吧?人格能够被他人的人格影响,思维能够被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