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清楚的,只不过这等速胜么,却绝对不是诚德帝所乐见之事,偏偏这么个想法还无法宣之于口,若不然,一顶“昏君”的帽子怕就要扣在他诚德帝的头上了的,无奈之下,诚德帝也只能玩起了拖延的把戏,一方面是大赏三军,对有功之将厚赏连连,封爵者不在少数,其中尤以岳钟琪所得最多,晋一等候,再荫二子,和敏、李明亮等功臣也颇有所得,前者晋封三等侯,后者得封一等伯,另有庄子、金银等赏赐,以安抚军心;另一方面则是对弘晴提议的移民实边以及新兵营之设立不置一词,也不曾下诏进兵,只言诸般事宜重大,须得仔细斟酌方好。
就诚德帝那么点小心思,以弘晴之智商,自不会看不透,只是明白归明白,弘晴也自无奈得很,毕竟诚德帝才是帝王,他不肯下诏,弘晴也自不好擅自妄动,大义名分虽说是玄虚的玩意儿,可要想安定天下,却偏偏又是万万少不得的,没奈何,弘晴也只能是再次上了本章,将移民实边与新兵整训的重要性详详细细地解释了一番。
弘晴的本章这么一上,诚德帝自是不好再坐视不理了,不过嘛,他却显然还是不肯放弃拖延战事进程的想头,大张旗鼓地便下诏诸般臣工对弘晴的奏本进行商议,不止是朝臣们可以上本,也要求各省三品以上的大员对此二事上本言事,不仅如此,更让《京师时报》对此事大加报道,鼓励天下文人墨客们也参与其中,一时间,举国为之轰动,官场民间都闹腾得个欢快,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京师时报》就此成了正反两方大辩论的舞台,热闹是热闹了,可时间却是就这么不知不觉中被拖到了十月底,大雪一下,进兵的道路已封,年内已是再无出兵北疆之可能。
大雪这么一下,诚德帝的目的也就算是实现了大半,自然也就不会再任由那等无聊的纷乱持续下去,很快便下了诏书,先是好言好语地抚慰了弘晴一番,而后么,对弘晴所提议的两件事都给出了打了折扣的承诺——移民实边一事照青海之例,以民众自愿为主,另,犯事者流放边关,当以青海、南疆为首选,至于新兵训练营么,同意弘晴在张掖、酒泉设立新兵营,准从甘、陕征调两万青壮入伍,原则上为三丁取一,一应待遇比同新军各部,此事由陕西总督延信负责办理。
诏书虽是到得迟,可好歹算是下了,对此,弘晴除了苦笑之外,也实是没啥好说的,上本谢了恩之后,也就只能是在高昌故城驻扎了下来,重新编排部队序列——从步兵第三军中精选出万余将士,以填补第一军第一师以及第二军第二师的兵员缺额,又从第三军中挑选出五千余擅骑者补充到骑一师中,而第三军剩下的骨干么,则是被派去了张掖、酒泉,负责新兵训练,为期三个月,利用冬季的时间展开大练兵,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