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杀,区别都不大,相较起来,留着当反面教材显然要更好上一些,不仅如此,还能体现一下宽恕之道,又何乐而不为呢。
“嗯,好,那朕便下诏三司会审,明定案由,晴儿看何人主审为宜?”
这一见弘晴对自个儿所言诸事皆无异议,诚德帝心中已是大定,有心要卖弘晴一个好,这就要将推荐主审官的权力交给弘晴,以示拉拢与恩宠。
“回皇阿玛的话,儿臣以为此案牵连极巨,案情虽明,然细节处却是繁琐无比,须得有精细平和之人主持大局,方可确保无虞。”
诚德帝倒是想卖好,可惜弘晴却显然不打算接受这等小恩小惠,没旁的,眼下所谈不过是热身之前戏而已,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头,这会儿就领了诚德帝的好,后头有些话可就不好说了去了,正因为此,弘晴回话虽是诚恳万分,可说了也跟没说是一码事儿。
“精细人么?唔,晴儿看衡臣可相适宜?”
主审这等案情已明的惊天巨案,乃是种难得的荣耀,也是件唾手可得的大功,按诚德帝的想法,弘晴就算不举荐门下奴才为之,那也该是推举老十六等亲近之辈才是,却万万没想到弘晴居然会不领情,自不免为之一愣,心底里闪过了几丝的不爽,只是这会儿诚德帝势弱,却是不敢有甚怨气之流露的,也就只是假作沉吟状地点了点头,接着往下追问了一句道。
“皇阿玛圣明,张相贤能,又善体天心,确是主审此案之不二人选。”
于弘晴看来,如此证据确凿的案子,又是在判决已定的情形下,谁去主审都无甚关系,至于荣耀不荣耀的,弘晴压根儿就没放在心上,正是出自此等想法,无论诚德帝提议何人去当主审官,弘晴都不会有甚异议的。
“既是晴儿觉得可行,那就这么定了,回头朕便下了旨意,审理从速便好,唔,只是另有一事,却恐须得晴儿多多劳心了,这么说罢,前番晴儿领兵西征,虽是连战连捷,一路势如破竹,然,兵危凶险,朕也不敢确信前线战事会否起变化,这才着人加紧操演新军,为的便是能确保万一,却不曾想好心办了坏事,竟叫老八等小儿辈钻了空子,朕惭愧啊,天幸晴儿明察秋毫,这才保得我大清社稷之安稳,此不世之天功也,朕就不谢尔了,左右朕这个位置将来是要留给你的,今,大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