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人请自便,容本王先批阅了这些折子后再谈。”
塔宁河去后不多久,便已领着两名亲卫抬着一个大箱子从外行了进来,箱子里满满当当的都是蒙了黄绢的折子,弘晴见状,也并未有甚客套之言,朝着马齐点了点头,随代了一句之后,便即拿起那些折子,不紧不慢地批阅了起来。
折子不少,足足有七十余本之多,有的长,有的短,长的不下数千言,短的也有数百句,一律都是反对军事变革之言论,当然了,列举的理由倒是五花八门,说啥的都有,从引经据典,到搬出祖宗家法,不一而足,更有一刑部新进之郎中、三阿哥门下奴才坎明居然把前不久发生的山东地震牵强附会地扯到了军事变革上,说是地动山摇皆因有人图谋变革祖宗家法所致,当真不知所谓。
折子既多且杂,既有进士出身者的大家手笔,也有那些阿哥们门下奴才的不堪之言,可不管文采如何,一体都是跟弘晴唱反调的本章,批阅起来自不是件令人愉快之事,然则弘晴却是没半点的不耐烦,每一本折子都好生过了一遍,又很是耐心地一一加了批语,足足忙乎了大半个时辰,方才算是完了事。
“王爷明鉴,军事变革一事,朝中争议颇多,似不宜急行,您看是否先缓上一缓,待得来日再议可好?”
这一见弘晴终于从折子堆里抬起了头来,早已等得心焦无比的马齐顾不得腹中空空,紧赶着便出言请示了一句道。
“嗯哼,依马大人之本心,此事又当何如之?”
弘晴并未直接回答马齐的提议,而是无所谓地笑了笑,神情淡然地反问道。
“这……,王爷明鉴,下官以为此举固然有利于国,然,争议太多,于社稷之平稳不利,不若暂缓为妥。”
马齐并不甚擅长军事,可有一条却是知晓的,倘若军权是在皇帝手中,弘晴之提议无疑有助于社稷稳固,问题是眼下君弱而弘晴权重,如此变革只会令弘晴之权柄更重几分,显然不合儒家忠君之思想,只是这话却是不好当着弘晴的面说将出来,无奈之下,马齐也只能是硬着头皮地进言了一番。
“呵,一群跳梁小丑,不知所谓之辈耳,实不足为谋,马大人带来的折子,本王皆已阅过,无一可入眼者,马大人若是不信,且自看了去便是了。”
马齐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