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德五年三月十五日的早朝既过,尽管圣旨尚未正式下达,可弘晴所提议的筑路章程也就算是通过了朝议一关,哪怕最后的章程尚未敲定,立法事宜也尚未健全,可引起的轰动却是惊人至极,原本尚在观望的诸多商贾们几乎是疯狂地往工部涌了去,不止是京师众多豪门名下的商贾抢着找门路,就连周边数省稍有点实力的商家们也紧着向京师赶了来,都想着能及早注册一建筑公司,从而取得投资巨大的筑路工程之项目承包权,而按照章程所规定的技术力量储备一事更是令诸多商贾们为之疯狂,科学院名下两所附属学校的相关师生都成了香馍馍,每日里都有不少商贾挥舞着银票大肆拉拢与建筑搭边的师生们,那等踊跃之情形着实令人瞠目结舌不已。f↗
诚德五年三月十八日,内廷诏书终于正式下达,着雍亲王允禛主理筑路章程事宜,以工部尚书沈河、刑部尚书海涛为其副,限时三个月,就仁亲王弘晴所提之章程进行最后的审核与完善,与其同时,金陵、开封、济南、武汉四地之技术学院开始筹备,此部分事宜由大清科学院负责,院长戴梓亲自挂帅,所需银两从工部所得之历年红利中酌情拨出。
诏书方才一下,雍亲王便于当日进了宫,与诚德帝私下商榷了足足大半个时辰,至于所谈究竟何事,却是无人知晓,可有一条却是显而易见的,那便是自十八日那天起,四爷每日都会进宫数次,但凡涉及到筑路章程之事,无论大小,都会向诚德帝请示行止,说是早请示晚汇报也绝不为过,往年隔阂甚大的这一对兄弟突然间便这么亲热了起来,当真令人觉得很有些诡异莫名。
旁人对诚德帝与四爷之间的猫腻或许是雾里看花,可弘晴却是洞若观火,尽管他也不晓得诚德帝与四爷之间一开始都密谈了些甚,可近一个月的观察下来,弘晴已是猜到了四爷的算计之所在,无他,不过是借着诚德帝的势在工、刑两部搅风搅雨罢了——四爷办差从来都很是勤勉,早在康熙年间便是如此,而今就更勤政了几分,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每每借故苛责工部办差之人,以各种名义调换弘晴原先安排好的办事人手,尤其是在过了大半个月的磨合期之后,这等动作的力度渐渐开始放大,虽说尚未触及到掌印郎中这么个层面,可下头帮着办理筑路章程事宜的主事、笔帖式之类的低级官吏却是被四爷换了近乎三分之一,新提拔起来的都是原先在工部被排挤的边缘人物,很显然,这不单是四爷的意思,背后一准还有着诚德帝的默许。
除了军权之外,工部便是弘晴在朝中的最大根基,四爷这等大肆换人的行为显然是触及到了弘晴的痛处,然则弘晴却并未有甚表示,反倒是好言好语地安抚陆续前来府上诉苦的工部官员们,言称但消不曾耽搁了政务便好,众工部官员们在摸不清弘晴的真实想法之下,也自不敢再多抱怨,只能是无奈地强忍着四爷的苛刻与压榨。
三个月的时间虽不算短,可真说起来,也不过就是一眨眼之事,转眼间,便已到了六月底,忙忙碌碌了三个月的四爷居然还不曾将章程搞定,借口诸事缠杂,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