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议了一下关于读书人服兵役的事情,在这个非常的时候,大明的半壁江山风雨飘摇,大学士们虽然觉得白白提高了武人地位,心中不爽,但是需要培养文武双全的人才还是成了高层的共识。因此内阁集体通过,颁下了诏书。
《明报》也在头版刊出了这份诏书,还配发了一篇社论“大明呼唤文武全才”。
崇祯心中一片轻松惬意,便起了微服出宫的心思。带着温铁诚、赵一均十几个侍卫,化装出了宫。
来到南京最热闹的茶楼—清风明月楼,崇祯停下来,有心想听听市井的议论。前有温铁诚后有赵一均护住,崇祯大步走进茶楼,小二连忙吆喝:
“三位客官,楼上请!”
小二将崇祯三人带到二楼靠角上的桌子坐下,崇祯一看,除了旁边还有一个空桌,整个楼上已经满座。随后,几个侍卫把那张空桌也占了,侍卫们警惕的目光扫视全场,随时准备掏出怀中的手枪,可不能让皇上有任何意外。
只听这会儿一个说书家正在说书,正说到弯弓射雕那一段,这不是盗版金庸金大侠的《射雕英雄传》吗!心中颇是觉得滑稽。说书人选的说书段子当然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桥段,没想到明朝人一个个也会中金氏武侠的招!话说《射雕英雄传》在《明报》连载之后,《明报》一再加印,发行量爆发性增长。
看来精神鸦片在什么时候都是灵丹妙药,“男不看金庸,女不看琼瑶”,就差琼瑶阿姨的那一口了。
隔壁桌上的几位公子一边听,还在一边谈论,一个公子道:“这冒辟疆的才情真正不错,武侠小说写的端的是出神入化,在下读过《明报》的连载,还不过瘾,仍是忍不住上这里听一听谭三再把这一段说一遍。呵呵!”
另一个说:“这谭三的说书声情并茂,把武侠说得活灵活现,冒辟疆的小说当然是没的说,谭三的说书又是一番韵味,可谓相得益彰。”
王承恩还没到金庸小说倒背如流的这个份上,便只有找冒总编,把情节梗概这么一说,再把金庸的笔调介绍一番,冒氏便开始执笔写起了武侠。这个冒总编既然姓“冒”,直接就把三百多年后的金庸小说的版权冒了。这连载武侠当初不过为打响《明报》想的招儿,结果冒氏经王承恩之手“盗版”的《射雕英雄传》大火特火,如今连贩夫走卒都无不津津乐道《射雕英雄传》。
又听一个人说:“不知道天下到底有没有小说里的这种功夫,要是有了这种功夫,还怕什么清兵!”
一个长着一张圆脸的公子压低声音道:“听说当今皇上的功夫就深不可测,连勇冠三军的吴三桂也在皇上面前走不了三个回合。这是在下一个锦衣卫亲戚亲口讲给在下听的。据说皇上的轻功也是匪夷所思,轻轻一跃,就能飞过皇宫,李自成那么多兵将,也拦不住皇上一个。”
一个娘娘腔的公子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