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大概知道张克说的是怎样的事,但身在高位不由己,手边哪里又有小事?都怠慢不得,年纪大了,虽然本人性格强势,但精力跟不上了。
事情只能放手,让手下去做,但人是互相影响的,你觉得对,找人商量去做,但十个八个都不理解,别人怎么会听你的?你要有威望,要别人信你。
这就又回到老问题,懂的人太少,能理解的人太少,近代工业的的直观体现,铁路,都才有了一点点,刚刚起步。
事情只能由上到下去推行,朋友少,敌人多。所以李鸿章的方式确实是对的,却不会有结果。除非是权威皇帝来干,皇权派,有权威,天生就是主导派,少数领导多数。
你是少数派,所以不能成事,就是这么简单。你要做事,就要当多数派。
李鸿章派人到各处去连络,咨询,还没有什么结果。现在差事都没了,有懂洋务的名气,在总理大臣府全忙些对外国事,偶然有不解,会找张克商讨,颇为仰仗。
知道张克空闲,让多看些内参官报,了解国内大事,诸路消息,友文国学好,张克懂西学,互相交流,倒也快活。
人间事,以意而起,唯利而兴,无利而终。什么意思?做事都是从一个念头开始的,起了头,有人能看到好处,才会跟,没好处,没人跟,等念头消磨了去,事情也就终结了。
慢慢的各路咨询消息回来了,只说国库空虚,希望慎重,也有支持的,但实际反应不乐观。
倒是修通向关外的铁路都支持。张克的计划不错,如果能干成,于国事大有好处,但此时国内铁路都少的可怜,出行困难,国人尤为重视乡土,出钱出力支持千里之外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出钱办教育,不优先自家乡里?国家变法实验?看看再说,不出头。
倒是一些接触洋务的,贸易发财的,都是有眼光的,修铁路的好处还是能看到的。
清朝甲午前对铁路修建态度模糊。
如果国内铁路修建开禁,北京这边带头,地方将来也好说。
有了消息,又叫几人前来商讨。
“做事就是这样,千难万难,要是一切顺利反而奇了。
只是下面不能支撑,朝中本是太后临朝听政,这些年归政皇上,皇上年轻,虽然亲政,但多受肘寸。
皇上倒是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