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张克看不懂,南张,北李,在甲午之前,绝对是代表潮流风向的人,统称为新派。
甲午后呢?一场大战下来,发现两人都撑不住局面。李就不用提,输个底掉。张在地方唱再多高调有什么用?谁都明白你不行,要不然早做事了,而不是天天发电报。
现在呢?张在擦屁股,李在闲置。
中央帝,后党争,风头是要变法,变法的头脸人物,康有为,张克没接触过,但接触过他的学生,让人怀疑他的水平。
帝师?明着就是为学生张目,夺权的老派人物,懂西学?张之洞在高层应该是最懂的,但看看这烂摊子,让人怀疑世界。
话又说回来,汉阳铁厂要是干明白了,早忙着扩产,挣钱,修铁路啦,局面大好,这会早进中央,顶替李去了。主持中央,全国施政,顺理成章。
他没干成,跳的欢,有什么意思?中央不缺人精,知道你的成色不足。
李全,张过留在门外,张克被人领着进了总督府。
只见往来不绝,张是很能干的,抓细节,管的多,极为忙碌。时间又是挺晚,年纪这么大个人了,张克,也有了几分心酸,再不是,也比太多浑浑噩噩的人强多了啊!
轮到了,有人带张克进去。
“下官张克,见过总督大人,”跪了。
“你持李中堂名帖,要进汉阳铁厂?”也没人代言问话,看的出比李精神好多了。
但有点疑惑,有李的名帖,必然是李身边的亲近才对,亮名帖,就该直接见自己。不愿意来,何必亮名帖?
“下官无礼,请大人勿怪,下官听说汉阳铁厂大名,欲观之。本不想惊扰旁人,却不想,守备严密,被守门兵士捉拿盘问,不得脱,方得叨扰大人”
“少荃,留洋才归,近来如何啊?”
“见海外国强民富,忧心国事,进言皇上太后,须亟变法(急需改变),但中央没事发生,上意难测,中堂平时只能忙于外交杂事。”
“少荃,忧国之心可见!”
闲话完了,不主动问你,但你要给个解释,让幕僚代问,就太不上道了。
“中堂出洋,见各国铁路发达,欲兴修铁路,言说大人眼光独到,1899年就上奏,中央要修卢汉铁路(北京到汉口),被调任湖广总督,兴建汉阳铁厂,等出钢就开始修,为此国家不惜,扰乱官场升迁正常秩序,将总督转任一年就调回原职,实在是马关条约后,国家窘迫,不能为,急需改变,但不知道大人遇到了什么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