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张克坐下,堂中说话声比刚才还大。
如果说考虑防御日俄是未来几年会遇到的问题,差事。考虑站队是关乎后半辈子身价性命的事,久居高位,承平日久,有几个不慌张的?
也只有几人觉得不是在天津军营开会,而是在北京,所以才不怕,沉得住气。
李鸿章也不着急。等时间慢慢过去,堂中的谈话声慢慢低了下去
右手武官最上首之人站起来问道。“敢问中堂,俄国要在东北修铁路的事是真是假?敢问这是中堂的意思,还是上头的意思?还是君泽的意思?”
和俄国毕竟签的是密约,现在东北那边还没有正式开工。下面的人不知道是很正常的事情。也许这个时候,李鸿章和慈禧还在拉锯吧?
说实话,张克不经过李直接把这事挑明了说,是十分不上道的行为,但也是十分上道的行为。
张克也没办法沉默下去,让会议失控,让李来说就,少回旋余地,李也很显然没打算直接这样摊牌,也许只是吹风,慢慢看风向。
自己站出来开口,如果李鸿章觉得真的不行,那直接把自己扔出去顶罪,自己也认了,有的事没有万全之策,到了这个地步,不能瞻前顾后,只能直接上了。
对坐在下面的其他人来说,那问题来了。
俄国修路,什么后果?大家有这个眼光。
这么大个事儿,为什么是小小的张克开口说话?不是中堂?如果中堂开口,首先这个事的真实性不用考虑了。如果是张克说的事情是假的,假借口,办真事也不是不行,但该在军里谈,这里应该都是可靠的,但万一想要发动起来,但还没发动起来时,有人告密怎么办,难道是中堂糊涂了?两种可能,再衍生就多了。
所以先问真实性。
如果是上头的意思,事情自然顺利开展,什么问题都没有,大家说个章程,一起去办。如果说是李鸿章的意思,他这么干很有可能就会和清廷直接翻脸。
甲午李鸿章刚刚遭遇大败,现在就有权威扫地,不能号令手下的意思。
如果是李鸿章打算和清庭翻脸,就是要翻脸,为了翻脸说这事,那下面的人就好好合计合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