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制造业提供了多少工作岗位?有十几万人?为他们服务的人口也算十几万?
小2000万两的白银投入是什么概念?用我们前面章节里得到的数据,袁世凯现在掌握北方中央政权,正统权利,他的政府财政,在去掉前朝政府的借贷利息之后,整个政府的可支配收入都不到2000万两,这2000万两还被军队和文官系统预定很大部分。
而投入工业化呢,居然只制造了三十万的非农人口!
当然这是重工业,重工业在整个工业系统生态里,它的投资占比,也是非常夸张的。
东北此刻能掌握的人口也就1000万人左右,自己建设的工业系统也算上十几万人,军队10万人,交通系统修铁路,公路,几万人。加上一些外来投资的工厂,也算上十几万人。自己一些文职,政工,银行,乱七八糟的算上几万人。
整个东北原来有700万人口。原来的上层建筑大概有70万,经过战争损失,阶层滑落去种地的去掉30万,还有40万人,按城里居住一半,二十几万人来算。沈阳、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越往北的城市人越少,哈尔滨去掉几万人,因为城市已经丢了。长春和沈阳,两个城市算上十几万人。整个东北的非农人口大约不到70万人
非农人口勉强算得上是,占总人口的5%。
说勉强,是因为这里还有一些传统社会,原来的上层建筑未能完成工业人口或者为工业人口服务的转化。只是僵住了,政府不好处理,他们也没出路,只是僵住了,将来没钱的去种地,或者改服务业,加入政府,做工人,拿钱投资当老板,才算完。
但社会内部也在军政府主导下有了,服务于工业的主流认知。
那么我们再来看袁世凯的北洋政府。袁世凯对山西的控制力现在先不说。按原来的地盘,我们先前得到的数据,掌控大约5000多万的人口市场。
按百分十的非农人口算,就是500万。
那么我想问一下,在清朝过渡到民国,仅仅几年时间的情况下。在清末农税在整个政府的财政税收的体系中占比超过75%。
这75%的农税,掌握在什么人手中?农税系统掌握在传统的地主士绅贵族手中。
前面我说了,他们对工匠是处于反对和压迫地位的。对工业人口不但无利,而且有害。是在排斥工业人口的,
我们算的比例高一点,好看一点,那么这10%的非农人口大概7%~8%是对工业有害的非农人口。大概2%~3%是工业人口,和为工业人口服务的非农人口。
按照3%的数据算,那么袁世凯手中大概有符合标准化的150万非农人口?
这个数据是东北的两倍还多。
但是却一直被传统的非农人口扯后腿,双方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