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的婚事算是有了着落,田氏总算安了心,这才有了精力,打算对付西跨院那个祸水了。
要说这嫣娘,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守在那小院子里,让她想寻错处都没机会。若不是罗二老爷两条腿天天往那边跑,她还真以为那是个安分的。
田氏强撑着身体管了家,自是多了许多便利,更何况那大厨房里原就有她的人,现在也无非是等待最好的时机罢了。
田氏这边打起精神要收拾嫣娘,玉园的西跨院,同样不平静。
胡姨娘之前写了信给幼弟,迟迟得不到回信,只得又派了人亲自去了一趟宝陵县。
宝陵县距京城不远,快马加鞭,不出十日便是一个往返。
那派去的下人没把人接来,总算带回了口信。
“哥儿说了,学业繁重,就不来了。”
胡姨娘很不高兴,对心腹婆子抱怨道:“嬷嬷,你看奇哥儿怎么不来呢,他十岁大的小人儿,学业能繁重到哪里去?”
那婆子忙安慰道:“哥儿自小就是个好学的,跟着那先生读书惯了,许是觉得来京城耽误时间——”
胡姨娘扼腕:“他年纪小,哪里懂这些,这京城才是文人荟萃之地,等他来了,先寻一个更有学问的先生,过上两年我求老爷把他安排去国子监读书,将来金榜题名还不是手到擒来?”
那婆子便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小主子读书是大事儿,她一个婆子,当然不懂,也不好乱说。
“不行。”胡姨娘一甩帕子。“我再写信催催他。”
她提笔,利落的写了信,洋洋洒洒一大篇,把来京城的好处细细说了,写完吹了吹,道:“奇哥儿大了,有了主意。总要跟他说明白才好。不然我这当姐姐的为他好,他反倒不领情了。”
“看您说的,哥儿哪能不想着太太呢。打小可是太太把哥儿拉扯大的。”
胡氏这才抿嘴笑了,脑海中晃过那个一本正经的小人儿,倒是越发想幼弟了。
这姐弟虽有血脉亲情管着,可人的感情都是相处才更深厚。幼弟留在宝陵,就算有国公府的名头护着。他年纪小,又一心读书,也难保在有些事上被亲族们蒙蔽了。
且幼弟将来定是个有出息的,若是能中了进士。她这当姐姐的虽是姨娘,却也能有几分底气。
想到这里,胡姨娘就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