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三角洲前线,阿基琉斯将军盘着腿坐在棕榈树下。手里拿着一串葡萄,一边躺在属下给他铺的芦苇席子上纳凉,一边眯眼打量着一直蔓延到视野尽头的麦田,同时在心中盘算着即将到来的战事。
“……真是没想到啊!才过去了这么短短几天,整个德尔塔地区都陷落了。孟菲斯的祭司们估计也会很快起兵,再加上随时有可能出现在埃及海岸的罗马人……留给我军从容击败女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将军,阿基琉斯深知兵贵神速的重要xing。因此在惊闻佩卢西姆城陷落,尼罗河三角洲门户敞开的噩耗之后。他没有磨磨蹭蹭地等待娇生惯养的托勒密十三世法老一起出征,而是仓促召集了八千名士兵。第二天就乘船从亚历山大港开拔,企图把女王阻隔在尼罗河三角洲腹地之外。
然而,当他抵达三角洲中部港口诺克拉提斯城的时候,却骇然得知三角洲东部以佩卢西姆城为中心的整个德尔塔地区,在短短几天之内已经尽数陷落,而女王军的前锋还在向亚历山大港急速挺进!
而在如此剧烈的政治变动之下,埃及国内也是暗流涌动,一片风雨yu来之势。
在女王军通过的沿途各地,驻防部队和地方贵族不是倒戈投降就是保持中立,没有人愿意为托勒密十三世法老死战到底,倒是有不少小贵族和祭司组织了民兵主动投奔女王,希望能够趁机搏一个富贵。
——内战和外战的最大差异,就是内战之中的任何一支军队,通常都能比较容易地从新的占领区内获得资源,招募更多的军队,而下级贵族和平民百姓不会对此有太大的反感,甚至还会主动投奔以图上进。
迄今为止,克里奥佩特拉七世依然是名正言顺的埃及女王,而她的支持者在地方上也依然拥有不小的势力,只要她能够打进埃及腹地,显示出自己的实力,那么就不愁没有人箪食壶浆、群起相应。
具体来说,当克里奥佩特拉女王被困在边境的时候,托勒密十三世还是整个埃及的君主,可以从容调动整个埃及的资源来对付自己的姐姐。可一旦克里奥佩特拉女王成功杀进了尼罗河三角洲腹地,竖起王旗招兵买马,那么整个埃及马上就要叛乱烽火四起,连首都亚历山大港都要变得不稳了。
幸好,克里奥佩特拉女王的“本土化”政策,打破了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对政治权力的绝对垄断,从而导致她失去了大部分马其顿和希腊后裔高级贵族的支持。而她的铁杆支持者,也就是被压制了数百年的埃及本地人,虽然数量众多,却没有至关重要的兵权——为了保障政权的稳固,托勒密王朝一直严格限制埃及本地人的武装力量,尽可能使用希腊人、马其顿人、加泰罗尼亚人甚至是犹太人当兵——因此在血腥暴力的权势斗争之中,她看似庞大的支持力量发挥不了多少作用。逼得克里奥佩特拉女王只能仓皇出奔。
但反过来说,当克里奥佩特拉女王带着一支军队气势汹汹地杀回埃及的时候,反对种族和解的托勒密十三世,也只能指望马其顿人和希腊人为自己出死力。普通的埃及人能够两不相帮,冷眼旁观就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