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一年春尽花几枝 > 第一部 东去 第七章3

第一部 东去 第七章3

在诗经的第一首说明什么?难道不是说明咱老祖宗开始就是推崇对女性尊重的吗?”

    既然刚才犯了错误,就得赶紧岔开话题,把微雨从穷追猛打的势头上掰过来。

    好在微雨的辩论方式基本是一句挑一句的毛病,这叫跟风走,她没有全局观,一看到李德源的回答,马上又对着这句来了。

    从古代到近现代,从中国到欧洲,从俄罗斯到了意大利,又拐回了中国,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普希金,从雪莱到东坡先生,从三叶集到致橡树,李德源也是真醉了,这微雨太难缠了,没有她不知道的,而且都能说出很独到的见解。

    当然那时候没有搜索引擎的,可以一下子搜出来对方说的书或者作者,还能搜出一大堆的评论和介绍啥的,照搬都行,那年头辩论这种事就看自己肚子里装的货有多少了。

    一看在聊文学上难以取胜,李德源话锋一转,又转到了他自认比较通的电影上,这几年他和常颐、条子等朋友们隔几天就凑到一起,在条子家看投影机放的片子,当时很多从地下渠道来的湾湾和港港那边发行的dvd碟片,里面不乏电影里的精品。

    李德源这个时候已经从单纯的就是猎奇心理的看电影,演变成了有意识的把电影当成一个艺术分类去研究的初级阶段,比如他对爱尔兰、瑞典等欧洲非主流国家的电影就很感兴趣,比如丹尼尔?戴?刘易斯的《因父之名》和《我的左脚》,当时国内还没几个人看过。

    另外《土地》、《猜火车》这类片子也透露出一股“自由”的味道,至于《英国病人》啊,《这个杀手不太冷》,《教父》等等吧,那都是如数家珍的。

    电影是门综合的艺术,文学、美术、音乐、摄影等等吧,几乎是包涵了所有的艺术形式的,比如《拯救大兵瑞恩》,普通的观影者就是看故事和故事里强烈的反战味道,而李德源却在小分队凌晨出发的镜头里,佩服人家老美子的背景音效了,微微的炮弹轰鸣声不放大音响是听不出来的。

    还有欧美电影对细节的处理上,要比国内当时的电影强的不是一点半点,比如《辛德勒的名单》里纳粹军官用p38手枪射击排成一排的五个犹太人,子弹穿过前两个人的头部,击中第三个人时连部整个碎掉的处理效果。

    这说明特效师最起码懂子弹射击的弹道原理,在子弹穿透物体的动能末端,已经不是直线而是翻滚,所以才能对最后的人造成大面积的创伤面。

    而那时候国内的影视剧里,还动不动就出现近距离的上去替人挡子弹呢,离着几步远挡上一颗子弹,后面被挡的人竟然毫发无损,简直是扯淡!

    这些观点像一颗颗重磅炸弹一样的抛过去,终于把微雨的嚣张气焰给打压下去了,不出所料,微雨还停留在大多数观影者的水平阶段,看热闹而已,她对李德源所说的一些公认的经典片子很是深爱,但要说出这么“敬业”的话,有难度。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大唐枭贼龙虎山之上不原谅,不和离,重生母妃杀疯了玩家们的NPC大爹我的主角小姐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