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刘拙都向楚天齐汇报着项目整改进展。说是“进展”,只是职能部门针对项目又做了什么,其中发生了哪些事,其实整个整改就没有一点推进,到现在还是无一家按要求整改。离省里下文已经过去了一周多,尽管政府也行使了勒令停工、行政罚款等手段,但投资企业采取的还是软办法:让停工便停工,你罚款我不交。
楚天齐明白,现在各家已经达成默契或是经过“串连”,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攻守同盟”,人们都在用“法不责众”做护身符。其实现在政府与企业正处在胶着期,只要攻下一家,就是打开了缺口。正因为双方都明白这一点,也才一直相持不下。
这天,楚天齐刚上班不久,就听到楼下一阵喧哗,便离开座位,来在窗前。
楼下空地上,已经站了好多人,还有人正源源不断的涌进。来的这些人,男女老少都有,穿着很普通,像是从乡下而来。门口安保人员试图拦阻,看样子失败了。
注意到这种情形,楚天齐眉头皱了起来。想了想,返回座位上,按下电话免提键,拨着数字。
“笃笃”,敲门声响起。
停止拨号,楚天齐看向门口方向。
屋门一开,刘拙快速闪进屋内,来在办公桌前,说:“县长,有农民上访。”
关掉电话免提,楚天齐道:“具体说说,怎么回事?”
“来的这些人,都是城郊农民,他们是因为征地补偿上访。”刘拙讲说着,“前年,县里引进了一家名叫‘美我环境’的企业,与其签署了废旧物品循环利用协议。协议签署以后,企业便在城郊征地,承诺先付百分之六十,项目正式开工前,再付余下的百分之四十。按照当时的约定,在去年秋天就应该开工,企业也应该支付剩余征地款。
可是在去年春天出了岔子,当时签协议时,约定的是对废旧物品循环再利用,但企业内部文件却是生产合成皮革。这和人们的认知发生了错位,清洁项目怎么就变成了污染项目?于是当地农民找镇政府、县政府,要求企业退出。县里找来企业,可企业的回复是‘这不是污染项目,各项生产工艺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农民不懂企业讲说的那些专业用语,但认定了一条:生产合成革要用到胶水,胶水对人体有害,企业必须离开当地。
可能是因为农民的抗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