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敲定,就在村里开私塾,由肖老爷子出面找肖氏一族的族长、村长和里长谈。
同时,明婳入学的事情也定了下来。
肖正宁把好消息跟妻子一说,肖乐氏乐的找不着北,高兴的中午多做了一个菜;饭后,肖老爷子先找了肖氏一族的族长,肖氏族长诧异。
“你家是遇到什么事儿了,还是正宁那孩子有事儿?”
肖老爷子摇头,“都不是,正宁好着呢;是这样的,我家不是分家了嘛。”
“这我知道。”族长道。
“年前女皇陛下颁下圣旨,女子可参加科考为官;正宁两口子发现三丫很坐得住,没事便到书房抱着正宁和康康的书看,一坐就是半天。”在族长疑惑的视线下,肖老爷子继续说,“正宁两口子不愿荒废了三丫这份淑静,分家时又分了二十五两银子;所以打算把平平三丫一起送去县学。”
“你也知道,县学那地方费钱呢;在村里开私塾也不是正经开,每七日上一日课,到时会由康康给孩子们启蒙,正宁在后面帮扶着,真有孩子能读得下去,咱们再说下一步的事儿,三哥,你觉得可行吗?”
族长若有所思,有人愿意给孩童们启蒙是好事,“那束脩怎么给?”
“束脩随便给点东西罢了,不是正经开私塾;说是私塾,其实就是一个启蒙堂,让孩子们长大后不至于成为睁眼瞎。也能从中寻找有读书天赋的苗子。”肖老爷子头脑清明,“正宁在县学坐堂,不能时时照拂私塾;康康要以学业为重,往后家里三个孩子进学,总要有点其他进项。”
进项多少的事儿。
“这么着就好办了。”族长道:“要送孩子来的人,时常给你们家送点家里能拿得出来的东西,你看可行?”
肖老爷子点头应了,村中有的人家穷困到一个鸡蛋都拿不出来;那是真的困难,不能要求人家必须拿什么拿多少,全凭心意吧。
族长亲自带他去见了村长、里正二人,说明来意后,他们答应的非常爽快;启蒙本村孩童是造福村里的事情,为什么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