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羡之善,世众望尘。”船坞有声,回道:“君之言,谬赞也。自居玉壶,体多感知。今遇君前,倍感亲切。”殷子语道:“我何德也!”言中生道:“久居玉壶,竟以怀法。能感子语亲切,却非空穴来风。”楚怜下心觉有异,道:“你此言何意?”
言中生道:“时年混元破体,道元落地化婴,正是天穹。佛元转投下界,第二世未满十朝便遇害身亡。”寒逐命道:“言中那搭救嫣羡之人,正是佛元转世?”言中生点头道:“不错。虽年幼,却英豪!为救嫣羡,教歹人活活打死!而后灵元飘荡,直至今世,方投子语之生。”
嫣羡听言,怎能安坐?说道:“怎说亲切,原是我那可怜的小恩公!”殷子语道:“却不说前事。”嫣羡道:“大恩难报,怎能不言?”求言中生道:“累烦转托我出,面拜恩公。”未等言中生开口,殷子语道:“嫣羡莫动。言中听你转托两次,便再难存。前番已见乐天,今时言谢于我,受之即可。莫要出面来见!”嫣羡道:“我本死,凭公子之法,才容留至今。再去也合自然之理。救命之恩,若不能拜面,纵长留万年又当如何?”
言中生心下动容,笑道:“如此,当不误你。”殷子语急道:“若魂飞魄散,再难转世。你留她至今,怎前功尽弃?”言中生道:“子语透彻,也有疏忽之时?”殷子语道:“我疏忽何事?”言中生道:“疏忽个‘情’字。”殷子语无言以对。言中生道:“向后,莫背此字。”说罢,解开玉壶,行转魂之法。
众人得见,果然惊艳。嫣羡见子语,飘然下拜。道:“前时不及言谢,心中难安。如今再见,是上天垂怜。恩公在上,受我一拜!”殷子语忙去扶她,却似镜里看花,水中捞月。子语道:“快快请起。前生之情,今世受愧!”言中生向嫣羡道:“我知你心。此法难以久时,有礼,快送了罢。”嫣羡道:“恩公在前,无礼奉送。残魂半壁,能言身许。小女不才,善弹琵琶。前时得遇知己,赠我诗歌。今见恩公,作礼相送。”说话,怀抱琵琶坐定。道:“凭诗编曲,弹唱作礼。今稍安坐,为君翻作《琵琶引》。”
言中生道:“今遇子语,心有悟彻。长活久时,再无意趣。少时自散功法,魂消留存地灵。也算我之赠礼。”殷子语也懂他心,无言相对。言中生散法,身体渐消。与随玉壶之法渐弱,嫣羡魂也随消。三人静立,耳听仙音。有听唱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 --